2001年,四川美女工程师,不顾家人反对,放弃铁饭碗工作,硬要嫁给身高只有70厘米的侏儒男,如今24年过去了,她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1年前后,国内网络刚起步,QQ还算新鲜,那时的许迎春,四川石油系统的工程师,业务过硬,生活稳定,朋友眼里,这样的履历最好别折腾。 她却在反复权衡后,做了一个很多人听不进去的决定:放下“铁饭碗”,带着年幼的孩子,往北走两千多公里,去辽宁锦州与一位身高只有70厘米的男子结成伴侣。 外界的问题很简单:值不值,她心里的答案也很简单:愿不愿。 1963年,谭纯慧出生时不足三斤,身子软得像没骨头,医生不看好,他的父母不放弃,九岁确诊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国内首例,意味着无法治愈,也意味着今后要与骨折、疼痛与行动受限长期共处。 上学不现实,他就在家学,坐不起来看书,母亲把书固定在他头边,他侧身读一页再翻一页,靠这种笨办法,他把字典翻旧、把广播听烂,最后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大专文凭。 青春期,他的写作天赋冒头,1984年,第一篇文章登报,给了他继续写下去的底气,等到网络普及,他转到线上,做体育编辑和足球解说。 三根手指敲键盘,也能把战术看透,把比赛讲活,对一个出门都难的人来说,这份工作带来自信,也带来稳定的生活路径。 另一边,许迎春在2000年经历了家庭重创,丈夫因肝癌去世,她在低谷里读到散文《生命的重量》,文字的力量让她记住了作者的名字,之后是通信,是深入的思想交流,是在同一段文字里找到相同的脉搏。 到2001年底,她没有再在屏幕前徘徊,直接飞去了锦州,真实的谭纯慧坐在轮椅上,个子很小,身形单薄,但思路清楚,态度开阔,她没有退回机场,而是开始思考接下来要做的取舍。 阻力马上就来,家里担忧她把精力花在照护上,朋友替她惋惜专业与前景,她按流程申请调动,把工作挪到北方,重新安排孩子上学,把一切生活琐事排列组合。 2002年,他们在辽宁领证,婚后,她要照顾丈夫,也要照顾年迈的公婆,还要把自己的岗位干好。 这不是励志标语,是每天五点起床的冬天,是病房里来回奔忙的夜晚,是把护理技巧一点点学到手,避免一次不必要的骨折。 生活不是单线任务,谭纯慧没有把自己缩进疾病的角落,他继续写,继续做解说,把经历过的困境转换成可理解的文字。 2007年,他们参与创立瓷娃娃爱心协会,把个体经验升级为可复制的支持体系。 协会组织科普、心理疏导与资源对接,很多家庭因此得到帮助,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是把“我是怎么挺过来”变成“我们可以一起挺过去”。 时间给出更多回响,媒体关注他们的努力,2016年他们的经历被改编成电视剧,更多人看到了这种不被动、不自怜的生活方式,她的职业没有荒废,在新的岗位上持续前进。 她的儿子在稳定有爱的家庭氛围里长大,走向更高的平台,选择医学方向投入罕见病相关研究,家庭、工作、公益,三条线并行,不是没有疲惫,但基本盘越来越稳。 回到最初的问题:她后不后悔,把账摊开看,失去的是确定性,是所谓的标准路径;得到的是彼此成就的关系,是把个人能力用在更大范围的价值感。 二十四年过去了,答案落在具体的日常里:落在一次次安全的转移、一次次材料的撰写、一次次募捐的落实,落在生日视频里的笑脸,也落在越来越多被看见的罕见病群体身上。 爱不是口号,是在看清现实后做出的清醒选择,是明知道难也愿意承担。 她当年的决定不靠浪漫包装,靠的是对人的认可、对生活方式的再设计、对长线价值的承诺,等时间走到今天,再问值不值,答案已经写进他们共同的轨迹里。 信源:央视网——遇见你 “瓷娃娃”谭纯慧:脆弱身躯活出坚强人生 千里姻缘一线牵 “瓷娃娃”收获美满爱情
2001年,四川美女工程师,不顾家人反对,放弃铁饭碗工作,硬要嫁给身高只有70厘
如梦菲记
2025-09-02 10:34:10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