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发配的地方才三天,老妇因瘴 气 病 死了。夫人住的是间小屋,小钟睡在外面。夫人可怜他说:"你何不一起住屋里?" 小钟起初坚决推辞,白天进山砍柴,晚上冒着风雨,渐渐熬不住了,才肯进屋,自己在地上铺草睡,像对母亲一样照顾夫人。 没多久闹起饥荒,贼 寇来了,小钟背着夫人逃进深山,脚跟都磨裂了。 好不容易找到安全的地方,他搭了几间草屋,让夫人住下,晚上又怕有坏人,拿着棍子巡逻,十几天没合眼。 他又到县里,说明是为了避 寇暂住,就怕袁公侥幸活着,没法打听消息。 从此小钟白天编蒲席,晚上打草鞋,维持生计,做饭洗碗也全揽在自己身上,夫人想帮忙,他就跪下说:"有我在还让主母操劳,是我的罪。" 此后几年天天如此。夫人有小钟照顾,还算安稳。 袁公这边被关在深牢,身上伤痕累累,心灰意冷。 突然有一天,狱吏对他说:"某公主派人传话,说你是她夫家表亲,让我好好照顾你,你放宽心。" 袁公一脸茫然,他与某公主没有亲戚关系,但为了活命,只好假装说:"确实是远亲,没想到还惦记着我。" 狱吏对他很恭敬,叫人打扫出一间舒适房间,把他移了过去。 到了晚上,狱吏又带了酒菜来,屏退旁人说:"你的事还有希望。公主昨天请了朝天宫法 师,跟皇上说星象不 吉,暂缓了刑 罚。" 袁公暗自高兴。 过了几天,狱吏又来报信,说公主已经嘱咐法司减 轻袁公的罪 名,只是原来的罪 名太重,不好立刻赦 免,先留在狱中,再慢慢想办法。袁公心里更踏实了。 此后,天天有人送酒食,也不说谁送的。袁公以为狱吏,很是感激。 局 势稳定后,又有人送衣服来,尺寸正好,袁公很惊讶,从此他在狱里过得还算自在。 过了几年,严家突然倒 台了。袁公的冤 屈得以昭 雪,这时已经过了五年。 袁公刚出狱,就有个骑马的人带着轿子来接他,这人趴在地上,抱着袁公的脚大哭。 袁公一看,这人虽然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但模样分明是大钟。 袁公生气道:"钟鼒,你还有脸来见我?" 大钟哭着答:"这里不方便说,请大人到我家,我再详细禀告。" 袁公心里还是又气又恨,压根不知道大钟费了多大劲才把他救出来。 原来大钟有个表兄,在公主府里做事多年,立了不少功劳,公主一直厚待他。 表兄常夸钟家兄弟有本事,公主就很希望兄弟俩来帮忙,可他俩不愿离开袁公。 这些事,大钟心里早有数,所以当时果断往北走,其实是有依仗的。 在路上,大钟怕被人认出来,用石灰弄瞎了一只眼,用石头砸伤了一条腿,受了不少苦。 到了公主府,见到表兄,他哭了一整夜,滴水未进。公主知道后,看重他们的能力,又怜惜他们的义 气,答应帮忙周 旋。 大钟这才肯为公主效力,把府里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受公主信任。 公主是皇帝敬重的亲 姐姐,她趁机参与些政事,朝廷里不少人出自她门下。 大钟借着公主的势力在背后谋划运作,把袁公从牢里救出来,袁公自然不知道这些。 到了大钟家,大钟正式行礼后,才哭着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 袁公恍然大悟,又感动又心疼,拉着他大哭起来。再看大钟的房子,像富裕人家,原来公主把侍女赏给他,他已经生了对双胞胎儿子,刚满周岁。 大钟又说起夫人,说有小钟护着夫人在南边。袁公听说小钟自 阉的事,更加感激,心里却有点不信。 袁公辞官回老家,大钟拿出一千多两银子给袁公。临走时,在河边送别说:"本该跟着大人继续效力,但为了大人的事,公主的恩情还没报答,请允许我暂时留下。我弟弟身体残疾,希望大人让他回北方来。我把一个儿子过继给他,孩子绕膝承欢,或许能稍慰他的心。" 哭得抬不起头。 袁公也忍不住流泪,他已经六十岁,因为遭了这场祸,还没儿子。 回家后,夫人因为路远,过了几个月才回到老家。袁公看小钟的脸像老太太,声音也变细了,心里大受震动。夫人也称赞小钟的忠诚,袁公更加敬佩。 他想起大钟的话,给小钟收拾行装,让他回北方。 小钟推辞说:"我历经艰险跟着夫人,都是为了大人。我想等大人有了公子,喝了满月酒再走。" 如此过了一年,夫人生了个儿子。袁公取名叫 "鼐锡",来记念小钟的恩德。 欢宴了十几天,小钟才收拾行装上路。到了京城见到哥哥,被引 荐给公主。 公主知道他自 阉的事,任命他为都监,总管府里的事。 大钟把家交给弟弟,感慨道:"大人遭 祸,根源在我,还连累弟弟残了身体,我却安享妻儿多年。现在你回来了,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你好好教导。我要去跟着袁公,报答没报完的恩情。" 说完,不顾小钟挽留,去了袁公那里。 袁公像老朋友一样待他,两人常一起散步,相知相惜。 小钟抚养两个男孩,等他们长大,教他们种地,告诫说:"千万别掺和政 事,你父亲和叔叔的例子,就是借鉴。" 本篇故事源于《萤窗异草》,这兄弟俩,简直是豪气冲天,世上真有这样的人吗? (字数受限,上篇链接发在评论区)
到了发配的地方才三天,老妇因瘴气病死了。夫人住的是间小屋,小钟睡在外面。夫
咖啡猫聊娱乐
2025-09-01 23:34:29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