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下属的吉水县有座东山,山脉绵延百里。后唐天成年间,有位禅师在山顶搭了间草庵。那里树木茂密,山路崎岖,常年没人去。 只有一位樵夫砍柴深入山中时,见过禅师坐在松树下,一群鸟衔着果子聚在他面前,禅师一个个拿起吃掉,吃完后,鸟儿就飞走了。 樵夫把这事告诉别人,有些好事的人就结伴去草庵拜访。当时禅师正在酣睡,用朴树果暖脚,还有个小沙弥在床边伺候。 众人觉得很奇特,打算在这里建一座大寺庙。 动工那天,禅师叫来工匠告诫说:“你们这些手艺人,向来要喝酒吃肉。但这地方的山神很厉害,不能轻易冒犯,这可怎么办?” 工匠们齐声回答:“我们愿意戒掉荤酒来干活。” 禅师答应了。 过了一个多月,有个工匠突然馋肉馋得忍不住,就下山去了,几天后才回来。 他正在砍削木料时,两只老虎进来,站在那工匠面前,发出咆哮声 工匠吓得魂飞魄散。 禅师说:“肯定是你犯了戒,还是老实交代吧,我来把老虎赶走。” 工匠解下腰间的布囊递给禅师,说:“我刚才路过集市,买了块熟牛肉,带来当菜吃。” 禅师说:“果然这样。” 他把牛肉切成两段喂老虎,抚摸着老虎的背说:“回去吧。” 说完,老虎就不见了。 人们因此更加敬重禅师。 没多久,寺庙建成了,禅师讲解佛法时,天上竟落下花瓣。大殿下涌出五口井,分别装满了米、面、油、盐、蔬菜,用这些来招待众人,不多不少正好够用。 禅师说:“这是五方龙王献的,就把这座山叫龙济山,寺庙叫清凉寺吧。” 禅师草庵前有上千棵高大的树木,枝叶浓密月,树下有块平坦的大石头,禅师常常坐在上面诵 经。 有只老猿栖息在树上,偷偷听经,渐渐对禅师熟悉起来。 一天,禅师出去,老猿就从树上跳下来,穿上袈裟,拿起经 书在石头上翻阅。 禅师回来时远远看见了,老猿慌忙踉踉跄跄地跑掉了。禅师心里明白:“这猿猴已经领悟佛法了。” 次日,果然有位峡州的袁秀才来拜访。禅师心里有数,请他进来相见。 袁秀才穿着黑衣、戴着黑巾,神态质朴豪放。行礼后,他对禅师说:“我姓袁,字文顺,是峡州人。这些年我在江 湖间漂泊,寻访佛法、参透禅理。听说您在这里弘扬佛法,就不远万 里赶来,希望能依附贵寺。” 禅师笑着对他说:“蒙你不弃,来此增色山门,我很欢迎。但有一件事不太方便,不得不跟你说。” 袁秀才问:“什么事?” 禅师说:“你若是戴着头巾、留着头发,在我们佛门看来就像‘沐猴而冠’;要是让你削发为僧、穿上袈裟,在你看来又像是放弃儒学、改行学佛。这该怎么办呢?” 袁秀才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只要内心向佛,何妨穿着俗衣?希望您别拘泥于形迹。佛门广大,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 禅师说:“照你这么说,可真是‘朝三暮四’啊。” 袁秀才说:“您这批评太重了吧!” 禅师说:“不过随口一说。” 于是把他留在西馆,让他教年轻的僧人读书。 袁秀才虽然文思敏捷,却总爱调皮捣蛋,做出些孩子气的举动。 有时他盘腿坐在床上,用被子蒙着头,说:“这是白衣观 音现身。” 有时又伸着腿坐在佛龛里,用靛青涂脸,说:“这是洪山大 圣来监斋。” 有时他把蛇放进钵里,说是 “降龙”;有时把猫绑在座位下,说是 “伏虎”;诸如此类的事很多。 僧人们都觉得他麻烦,把这事告诉了禅师。禅师笑道:“这是他的本性,好好待他就是。” 众人便不敢再多说,袁秀才也依然我行我素。 一天,禅师突然让侍者叫来袁秀才,说:“秀才,腊月三十到了。” 袁秀才说:“我也知道。” 禅师当即念了一首偈语给他:“万法千门总是空,莫思啸月更吟风。这遭打个翻筋斗,跳入毗卢觉海中。” 袁秀才听后大悟,也作了两首偈语回敬禅师:“泉石烟霞水木中,皮毛虽异性灵同。劳师为说无生偈,悟到无生始是空。”“万种喽灊林大节,千般伎俩木巢南。从今踏破三生路,有甚禅机更要参? 念完,他端坐着去世了。 禅师召集众人说:“这个人不一般,你们不能草率对待,一定要仔细看看。” 僧人们便聚在一起仔细观察,原来他竟是一只猿猴。 禅师这才说起之前老猿穿袈裟、看经书的事,众人都惊叹不已! 火化的时候,禅师抚摸着猿猴的头顶说:“二百年后,还让你享受福报。” 到了南宋末年,有户百姓家的媳妇,怀孕快生产时,梦见一只猿猴进了屋,随后生下一个男孩。 男孩长大后,不愿结婚,坚决要出家,父母依了他,把他送到龙济寺做和尚,法名宗鍪。 后来他佛法高深,有老虎侍从、猿猴跟随,变幻神 奇,事迹多得说不完,世人称他为肉身菩 萨。 他重修了寺庙,弘扬佛法,比如吉安的螺山接待庵、永宁桥,都是他修建的。他号支云,僧人们称他为支云鍪禅公,有语录十卷、文集四卷,其中《蛇秽说》尤其在各地流传。 后人按宗鍪出生的时间推算,正好和修禅师说的 “二百年后” 相符。 本篇故事源于《剪灯余话》,袁秀才就是开悟的的猿猴,也是大机缘了。#民间故事#
庐陵下属的吉水县有座东山,山脉绵延百里。后唐天成年间,有位禅师在山顶搭了间草庵。
咖啡猫聊娱乐
2025-09-05 08:45:59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