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惊人!影帝梁家辉曾在节目上直言:我觉得香港人其实挺可悲的,被英国人统治了一百多年,在回归以前,我们这一辈人很缺乏对祖国的概念……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番坦诚的感慨,出自一位经历过殖民时期、并亲历了香港回归后巨大变化的资深演员之口,显得格外有分量。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被誉为“千面影帝”的艺术家,自己却是香港娱乐圈里出了名的“爱国标杆”,甚至曾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1983年,年仅25岁的梁家辉凭借《垂帘听政》和《火烧圆明园》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然而,正处于事业巅峰的他,却因为到内地拍戏而触怒了当时的台湾当局。
台湾方面要求他写“悔过书”公开道歉,但梁家辉毅然拒绝,并直言:“我一个中国人来内地拍戏有什么错?”这份坚持让他遭遇封杀,瞬间从聚光灯下坠入无戏可拍的困境。
面对生存压力,这位新科影帝没有低头。
他开始在铜锣湾摆地摊,售卖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
有摄影记者拍到他街头摆摊的照片,轰动全香港。
有人为他惋惜,但他自己却坦然面对:“没有工作的话我可以去摆地摊,也可以制作手工艺品赚钱。即使因此丧失职业生涯,我也绝不后悔。”
在最困顿的日子里,梁家辉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江嘉年。
当时已是电视制作人的江嘉年,被这个男人的坚毅和信仰所震撼,向他伸出援手,邀请他到自己的电视机构工作。
这份支持不仅帮助梁家辉渡过难关,也让他重新站了起来,最终重返演艺圈。
经历过低谷的梁家辉,表演更加成熟深刻。
他陆续奉献出更多经典作品,最终四度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但他从未改变自己的爱国立场,从影四十年来,始终把“香港台湾都是中国”挂在嘴边。
2013年,梁家辉出演《太行山上》中的抗日英雄贺炳炎将军,甚至是零片酬出演。
当有人质疑角色戏份少时,他认真反驳道:“抗日英雄怎么是小角色?”在他看来,能够出演抗日英雄是一种荣耀,戏份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传递爱国精神。
直到今天,已经67岁的梁家辉仍然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家国的情怀。
从摆地摊到四夺金像奖,梁家辉用实力证明爱国不是作秀。
一个人真正的风采,不在于红毯上的风光,而在于没有聚光灯时,依然能坚持信念、保持热爱。
这种发自内心的坚持,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信源:观察者--《梁家辉:香港太畸形 无国家观是历史原因》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