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快咽气的赵丽蓉在家人的帮助下穿好寿衣,立好遗嘱,嘱咐儿孙们:“我就

史海奇报屋 2025-09-01 14:04:53

2000 年,快咽气的赵丽蓉在家人的帮助下穿好寿衣,立好遗嘱,嘱咐儿孙们:“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 赵丽蓉生于 1928 年天津宝坻区,那时候家里还算过得去,父亲做点小买卖,母亲管家带孩子。可没几年,父亲生意赔光了,欠了一屁股债,全家卖房卖地勉强还上。赵丽蓉刚出生没多久,母亲就得出去挣钱养家,父亲呢,转行给戏班子弄头发,靠这手艺混饭吃。一家人跟着戏班子到处跑,她从小耳濡目染,沾上了舞台的边。四五岁就开始上台试着演小角色,六岁正式登场,专攻评剧丑角。 那时候戏班子条件差,没有专门的排练场,她就跟着师傅在后台角落里练身段、记台词,冬天冻得手都伸不直,还得反复练台步。丑角不好演,既要逗观众笑,又不能显得油滑,她就偷偷观察台下的普通人,把街坊邻居的神态动作融进角色里,慢慢练就了 “接地气” 的表演功夫。后来跟新凤霞搭戏,演《刘巧儿》里的李大婶,一句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的念白,配上她生动的表情,台下掌声能响半天。 谁也没想到,六十多岁的她会因为春晚小品火遍全国。第一次上春晚演《英雄母亲的一天》,为了那句 “司马光砸缸” 的绕口令,她对着镜子练了几十遍,舌头捋不直就含着筷子找感觉。后来演《如此包装》,需要跳现代舞,她膝盖有老伤,排练时摔了好几次,导演说 “用替身吧”,她摆手说 “观众看的是我,不能糊弄”,硬是咬牙练到动作标准。 走红后有人找她拍广告、做代言,开出的价钱很高,可她只接实在的产品,说 “老百姓信任我,不能骗人家”。生病住院时,粉丝来看她,她还强撑着坐起来唠家常,说 “别花钱买东西,我就是个唱评剧的老太太”。 现在看赵丽蓉的故事,才明白她的 “平凡” 有多珍贵。现在不少艺人刚有点名气就耍大牌,台词靠替身,表演靠抠图,跟她比差远了。她一辈子没把自己当明星,始终记得 “老百姓” 的本分,这种质朴不是装出来的,是刻在骨子里的。真正的艺术家,从来不是靠流量堆出来的,是靠真功夫、真性情赢得人心的。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史海奇报屋

史海奇报屋

屋内奇报,历史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