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大爷27年前替人担保2.8万,可到了今年,欠款人突然去世,银行现在冻

红尘里面看 2025-09-01 02:49:34

浙江杭州市,大爷27年前替人担保2.8万,可到了今年,欠款人突然去世,银行现在冻结了他的社保卡,让他还钱。大爷着急了,自己已经70多岁了,就靠养老金生活,现在还欠水电费没交呢。于是大爷质问银行:自己二十几年前做的担保还有效吗?现在才冻结自己的社保卡,有法律依据吗? 杭州建德的曾大伯今年七十多了,平日里就靠每月那点养老金过日子,本来想着晚年能安稳点,没成想前段时间遇上了件糟心事。 先是供电站一遍遍催缴电费,他明明记得自己没欠多久,心里纳闷归纳闷,还是想着先把钱转进电费卡里,结果转了500块系统却提示扣款失败。 没办法,他只能跑一趟银行柜台,可柜台工作人员说的话让他当场愣在那儿:他的社保卡和这家银行的储蓄卡都被冻结了。 一问原因才知道,是二十多年前的一笔担保惹的麻烦。 时间倒回1998年9月,那会儿曾大伯还是村书记,同村的吕师傅要进货,差两万八块钱就去银行贷款,拉着曾大伯说情让他做担保。 都是乡里乡亲的,曾大伯抹不开面子,没细想担保意味着啥,就提笔在担保书上签了字,只记得上面写着“到期不还由我还”。 头两年他还问过吕师傅,对方总拍着胸脯说快还了,可没等钱还上,吕师傅就突然没了。 这事儿一搁就是十多年,银行从来没找过他,曾大伯也就慢慢把这桩旧事忘了。 现在银行工作人员一算,这笔钱连本带利已经滚到九万多了。 曾大伯急坏了,账户里冻着三万块,其中两万五是他的养老金,没了这笔钱,他连买菜都得跟邻居借,水电费再交不上,日子根本没法过。 他先找了吕师傅的家人,可对方日子也紧巴巴的,直说实在拿不出钱。 好在事情还有转机,这事发生在周末,银行行长听说后特意赶过来,跟曾大伯说周一肯定给个说法。 转天银行总行就打来了电话,副行长在电话里解释,是今年清理历史旧账才查到这笔贷款,冻结账户只是临时措施。 考虑到曾大伯家庭困难,银行其实前一天就已经解除管控了,还提到当年的催收记录有些不全。 不过曾大伯对担保的事是认的,后续责任怎么担,会再跟他和家属商量,同时也为之前没说清楚情况道了歉。 当天下午,曾大伯的账户就彻底解开了,他赶紧取了钱交上水电费,心里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至于那笔欠了二十多年的账,银行说先不催,慢慢谈。 这事摊开了说,里面的法律问题其实挺明确的。 当初担保书上没写具体期限,按《民法典》规定,这种情况就适用六个月的法定担保期限,吕师傅的借款1999年6月到期,那曾大伯的担保期限当年12月就满了。 这二十多年银行都没催收过,从法律上讲,他的担保责任早就免除了。 此外,吕师傅去世后,按《民法典》里说的,他的债务该由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偿还,如果家人放弃继承,或者遗产不够抵债,银行本来就没权利找曾大伯代偿。 还有银行冻结账户这事儿,根据法律,银行没拿到司法机构或者公安机关的指令,根本不能随便冻结个人账号,这次以“清理旧账、管理需要”为由冻结,其实是越权了。 不过话说回来,最让人揪心的还是曾大伯的处境。 七十多岁的老人,就靠养老金过活,账户一冻结,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 这事儿也不是个例,现实里不少像曾大伯这样的老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还背着多年前的“隐性债务”,一旦账户被冻,生活立马就乱了套。 银行追讨债务是本分,但也得考虑老百姓的实际情况,不能一上来就冻结养老金账户,断了老人的活路。 要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不管是担保方还是被担保方,其实都有该注意的地方。 作为普通人,要是有人找你担保,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借款金额、还款期限,还有自己的担保责任范围和期限,最好能咨询下懂法律的人,别盲目签字。 万一真遇到账户被冻的情况,也别慌,先跟银行沟通了解原因,要是觉得银行做法不合理,保留好相关证据,找法律途径维权,比如向监管部门反映,或者咨询律师。 银行这边,平时得把催收记录管理好,借款到期后及时跟进,别等十几年、二十几年后再翻旧账,这样既增加了追讨难度,也容易给当事人造成困扰。 处理历史债务时,多些耐心和沟通,别动不动就用冻结账户这种强硬手段,尤其是涉及到老人、低收入人群的账户,更得谨慎,毕竟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比急着追回一笔旧账更重要。 曾大伯这事算是暂时解决了,但背后反映的问题值得琢磨。 担保不是小事,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都得把责任和风险放在前头,这样才能少些不必要的麻烦,也能避免像曾大伯这样的糟心事再发生。 1818黄金眼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红尘里面看

红尘里面看

红尘旧梦情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