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8月29日报道,浙江杭州,学校开学,让家长过去收拾教室卫生,家长懒得去,

纸短情长啊 2025-08-31 15:33:40

[太阳]8月29日报道,浙江杭州,学校开学,让家长过去收拾教室卫生,家长懒得去,反手叫了一个保洁阿姨,花了500多,硬是给学校收拾地一尘不染。网友: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是自己收拾的。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开学有家长花500多元找保洁阿姨给教室搞卫生,网友:不懂,我们读书那会儿都是自己搞卫生) 谁来打扫教室?这道看似简单的小学问,如今却映照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时代。一边是家长群里500元保洁费的精明盘算,一边是80后记忆里师生同乐的汗水狂欢。 当500元就能买断一个彻底干净的教室和省心周末时,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是动手能力,还是那份曾经无价的校园情谊? 浙江杭州开学前,老师在家长群中留言希望学生家长能够在开学前协助打扫教室卫生。有位家长就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花钱。 她掏了五百多块,请来两位专业的保洁员。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效果确实没得说。这两人花了足足五个多小时,把教室里的角角落落都收拾得一尘不染,连空调滤网和窗帘这种麻烦活儿都搞定了。 这种想法现在挺普遍的。毕竟,全班家长凑一凑,分摊到每个人头上也没多少钱。用一点钱,换一个彻底干净的环境和一个省心省力的周末,听起来是笔划算的买卖。 传统的开学大扫除被清晰地标上了价格,它的价值不再是过程中的体验,而是一个可以购买的、高质量的清洁结果。 可对很多80后来说,他们的记忆完全是另一回事。那时候,开学大扫除是学生自己的事,大家带着抹布、笤帚,热火朝天地投入战斗。擦窗户、抹桌椅,甚至全校出动去操场上拔草,那场面更像是一场大型游戏。 老师们也不会袖手旁观,他们会跟着学生一起干,最后再严格地检查验收。整个校园就像一个大家庭,劳动是内部的、分内的事。孩子们在嘻嘻哈哈中学会了怎么干活,也加深了同学间的感情。 那个年代的劳动,没人去计算它的价值,它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那种动手的感觉,那种集体协作的快乐,是无法用价格衡量的。它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 再看看现在,学校把任务交给了家长,家长又通过付费,把任务转移给了市场。责任主体从过去的“师生共同体”,变成了“学校-家长-保洁公司”这样一个崭新的模式。 我们看到了两种巨大反差。一边是尘封在记忆里的集体狂欢:同学们一起搬新书、分新本,汗流浃背却满心欢喜。另一边是现实中家长群里的个体盘算:是自己辛苦点去打扫,还是大家凑钱图个方便? 过去,人们在共同的劳动中寻找归属感和乐趣;现在,大家更倾向于用最经济的方式,来换取最专业的结果。说不上哪种更好,只是那份属于校园的、朴素的劳动记忆,似乎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0 阅读:74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