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太子李弘无意中来到了掖庭,忽然,从一个石屋之内传来凄厉的呼救声:“放我出去——”。李弘大吃一惊,从狭小的窗户望去,只见两位披头散发的女子在求救。一打听,原来是已故萧淑妃的两个女儿。 李弘,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子,生于永徽三年(652年),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自小就被寄予厚望。显庆元年(656年),武则天刚当上皇后没一个月,前太子李忠就被废了,年仅四岁的李弘被立为太子,背上了皇位继承人的担子。他身上有李治的仁厚,也有武则天的果断,但完全没继承母亲那股冷酷劲儿,性子纯净得像块水晶,讨厌权谋和杀戮。 李弘打小就泡在儒家经典里,尤其喜欢《礼记》。他在宫里读书时,跟太学博士郭瑜学《春秋左氏传》,读到楚国公子商臣为了抢王位弑父,他直接把书一合,说这乱七八糟的事儿不想听,想换本正经书读。郭瑜挺开明,给他改学《礼记》。这书讲仁义道德,李弘读得津津有味,仁义的种子算是扎根了。 到了高宗时期,唐朝对外打仗挺多,对高丽、吐蕃、西突厥连年征战。为防士兵当逃兵,朝廷定了狠招:逃兵要么限期自首,要么抓到就砍头。更狠的是,逃兵死了,家属全得跟着遭殃,家产没收,男的做奴,女的当婢。仗打完一清点人数,没见着活人或尸体的,全算逃兵。李弘看不下去了,觉得这规矩太不讲理。他给高宗上书,条理清楚地摆事实:有的人可能被敌人抓了,有的在海上翻船淹死了,有的深入敌后没回来,还有的可能是生病掉队了,哪能都当逃兵处理?高宗觉得他说得有理,就废了这连坐的规矩,无数家庭因此逃过一劫,李弘的仁名也传开了。 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命运就没这么好了。她们母亲早年跟武则天争宠,斗输了,被囚禁后虐杀。两个公主受牵连,从小被关在掖庭的石屋里,二十年没见过天日,日子过得跟鬼一样。 龙朔二年(662年),李弘因为公事路过掖庭。这地方是宫里关押罪人或失势宫人的地儿,阴森得很,平时没人愿意来。他走着走着,听到一间石屋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喊声,像是有人被困住拼了命想逃出来。李弘凑到窄窗前一看,屋里两个女子,头发乱得像鸟巢,衣服破破烂烂,整个人瘦得皮包骨,抓着窗棂喊救命,手上都磨出血了。 李弘问了身边的内侍,才知道这俩是萧淑妃的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因为母亲跟武则天斗法失败,俩姐妹从小被关在这儿,二十年了,都三十多岁了,模样憔悴得吓人。李弘从没听说过自己还有这俩姐姐,见她们被折腾成这样,实在不忍心。屋里堆着发霉的稻草,墙上全是水渍,空气里一股烂味儿,姐妹俩瘦得像骷髅,眼神里全是绝望。 李弘当晚就回了东宫,连夜写奏疏给高宗,求放了这两个姐姐,还希望能给她们找个好人家,过正常人的日子。他在奏疏里把姐妹俩的惨状写得清清楚楚,说她们无辜受罚,理应得到宽恕。高宗看了奏疏,也觉得对女儿太苛刻,就同意了李弘的请求,下旨放人,还准她们婚配。 义阳和宣城公主终于被放了出来,暂时住进宫里的别院。多年没见过光,姐妹俩刚出来时连走路都费劲,得宫人扶着。衣服换了新的,吃的喝的也有人送,慢慢有了点人样。李弘还特意去看她们,安排人送去药材和衣物,叮嘱好好照顾。他还上书高宗,建议给姐妹俩挑门当户对的夫婿,让她们后半辈子能安稳点。 这事儿却把武则天惹毛了。她跟萧淑妃是死对头,俩公主的释放,在她眼里像是给仇人翻案。她当即下令,把俩公主随便许配给了当天值班的两个卫兵,权毅和王遂古。这俩人就是普通士兵,早上还在门口站岗,晚上就成了驸马,算是唐朝宫里的一桩奇闻。姐妹俩虽然嫁得寒酸,但好歹有了家,摆脱了石屋的日子,婚后过得低调,史书没多写,只知道她们总算安稳了。 李弘的好心却给自己惹了麻烦。武则天本来觉得这儿子跟自己一条心,没想到他居然帮萧淑妃的女儿说话,母子关系一下就冷了。没过二十天,李弘突然得了重病,死在合璧宫,才二十四岁。《资治通鉴》里说“时人以为天后鸩之”,《新唐书》更直接,说是武则天下的手。虽然后来有学者考证他可能是得了肺病死的,但死得太巧,武则天刚生气他就没了,难免让人怀疑。 武则天作为女皇,治国确实有一手,唐朝在她手里繁荣得不行。可她对儿女真挺狠,皇子公主没几个有好下场,不是早死就是被废,要不就夹着尾巴做人。李弘的仁心给姐姐们换来了一线生机,自己却搭上了命。他的死,成了唐宫里一出让人叹息的悲剧。
有一天,太子李弘无意中来到了掖庭,忽然,从一个石屋之内传来凄厉的呼救声:“放我出
历史趣闻挖掘机
2025-08-31 10:16:02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