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项英的妻子张亮,费尽艰辛,找到项英。没成想,项英突然掏出手枪,怒气质

受伤的梦娇 2025-08-30 20:55:33

1938年,项英的妻子张亮,费尽艰辛,找到项英。没成想,项英突然掏出手枪,怒气质问道:“你说,瞿秋白同志,是不是你出卖的?” 这年 5 月,南昌新四军驻地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张亮抱着婴儿,衣服破旧,站在哨兵跟前。她曾在苏联留学,见过世面,此刻却像个落魄人。 哨兵进去通报项英,没人想到,这对分开三年的夫妻再见面,竟是拿枪相对的场面。 要弄清项英为何如此激动,得从三年前那场生死突围说起。 1935 年 2 月,福建长汀。瞿秋白不停咳嗽,护送队伍在泥路上难行。张亮怀着七个月身孕,紧挨着项英的副官。她是中央苏区最后撤离的领导人之一,正用身子帮瞿秋白挡冷风。 项英的警卫员凑到瞿秋白耳边小声说:“秋白同志,再走二十里,就到水口镇了。” 瞿秋白把沾着汗水的《多余的话》手稿塞进张亮手里:“我要是出事,你一定把这个交给杨之华同志。” 张亮还没回话,前方突然响起密集枪声 —— 保安团第十四团已把所有出路堵死。 这场突袭的包围战里,何叔衡跳崖明志。邓子恢带残部突围时,张亮和周月林扶着瞿秋白躲进芦苇丛。敌人的探照灯扫过水面,瞿秋白用俄语小声唱《国际歌》。这个细节,后来周月林在供词里提过多次。 突围失败后,张亮、瞿秋白等人都成了敌人的俘虏,被关押在上杭监狱。 在上杭监狱,张亮用发簪在墙砖上刻下第 37 道痕。敌人把她们三人分开关押,始终没识破假身份。直到一个雨夜,叛徒郑大鹏被带到瞿秋白面前。 郑大鹏冷笑说:“林医生,近来还好?” 瞿秋白平静整理衣领:“你转告蒋先生,瞿某的骨头没那么软。”1935 年 6 月 18 日的《中央日报》,把这份从容写成 “共匪首领的末日狂欢”。 张亮在狱中生下儿子,狱卒送来一罐红糖。她不知道,这罐红糖是鲁迅托人送的救命物。后来周月林被保释出去当保姆,张亮抱着婴儿躲在牢房角落,听隔壁瞿秋白用俄语教狱友唱《喀秋莎》。 多年后,张亮终于走出监狱,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找项英,于是带着孩子去了延安。 1938 年 4 月,张亮抱着孩子到延安,杨之华正在整理瞿秋白的遗物。染血的诗稿里,夹着张亮之前托人带出的瞿秋白绝笔:“秋白绝笔: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消遥处。” 这时的项英,还被三年前的事蒙在鼓里。 项英举着枪,枪口微微发颤,又问:“你说,瞿秋白同志,是不是你出卖的?” 张亮看着丈夫眼里的血丝,突然想起 1930 年在上海分别的情景。那时项英要去苏区,把配枪塞给她:“万一遇到危险,至少能靠它自保。”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出人意料。1955 年,周月林在浙江农村的茅草屋,听到给自己平反的消息,当时她正给孙子讲 “林医生”(瞿秋白当时的化名)的故事。张亮则早已带着未洗清的冤屈,消失在历史里。 直到 1979 年,北京来的调查员在一堆旧报纸里,发现一行小字:“共闽省书记之妻投诚,供出匪魁瞿秋白之身份”。 这份压了几十年的供词,总算还了张亮和周月林清白。 可遗憾的是,项英再也看不到这个真相了。 项英已在 1941 年的皖南事变里牺牲,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曾把枪对准真正的英雄。 其实在革命岁月里,项英夫妇也曾有过一段和百姓共处的温暖时光。 1934 年 12 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领导的中共中央分局,转移到黄麟乡井塘村。项英夫妇住在村民谢招娣家。 那段时间,张亮常帮谢招娣犁田、砍柴、打扫屋子。谢招娣也总给红军送些吃的用的,帮他们洗衣服、洗被褥。日子久了,他们的感情和亲人没差多少。 红军离开井塘村的前一晚,张亮为感谢谢招娣的照顾,把自己带了多年的绸缎被单送给她。那时没人料到,后来张亮会经历那么多苦。 瞿秋白被抓后,敌人用尽酷刑,想逼他说出共产党的机密。瞿秋白始终没低头,1935 年 6 月 18 日,从容赴死。 真正出卖瞿秋白的,是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的妻子和叛徒郑大鹏。万永诚的妻子被国民党抓住后,说出了瞿秋白已被俘的事。郑大鹏则在监狱里认出瞿秋白,接着上报给敌人。 张亮从监狱出来,好不容易找到项英,却被丈夫怀疑是叛徒。她心里的委屈,没几人真懂。但她或许能理解项英 —— 瞿秋白是重要的同志,项英心里的痛苦和着急,让他一时乱了判断。 历史里藏着太多这样曲折的事。那些为革命做事的人,有的被误会,有的丢了性命。但他们的事,不能忘;他们受的冤屈,该说清楚。 现在我们知道了真相,也该记得张亮、瞿秋白、项英这些人的故事。他们曾为理想拼命奋斗,不管经历过什么,都该留在历史的记忆里,被后人铭记。

0 阅读:238

猜你喜欢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