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这个被无数中国家庭认定的国民品牌,竟然在过去的一年里陷入了一场家族纷争与企业风暴中心。到底什么样的内外压力会让这个看似和谐的商业帝国瞬间陷入动荡,宗馥莉和她的对手到底在暗中角力什么?这些问题一时间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也让无数曾经饮用娃哈哈饮品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品牌背后的真相。
事情要从今年八月的宗馥莉公开回应说起。在她正式担任董事长一年后,宗馥莉第一次站到风口浪尖,直面娃哈哈集团因为家族资产和品牌归属引发的大规模风波。舆论中最激烈的部分,是三名自称是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弟妹,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接连在香港和杭州法院起诉宗馥莉,围绕着21亿美元离岸信托展开诉讼。有人说,这是家族的“继承剧”,有人讲,这是新一代职业经理人和传统家族控制者的权力博弈。公证遗嘱、DNA鉴定、资产冻结这些看似冷冰冰的程序,一下子把曾经低调而温情的品牌推向了激烈争夺的风口。
其实娃哈哈的剧烈震荡,不仅仅是家族之间的财产之争。2025年二季度,市场一下子变了天。整个中国饮品市场竞争升级,大型经销商原先向娃哈哈预付货款突然下跌了23%,甚至有三家省级代理直接暂停进货。这是什么情况?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预付款的骤降背后,是渠道信心的断裂。娃哈哈九年没能突破的500亿营收瓶颈,本以为靠宗馥莉的改革能稳住大盘,没想到外部风浪和内部斗争撞到一起。农夫山泉正好趁机降价,席卷市场,一些娃哈哈王牌产品,比如AD钙奶,销量竟然直接掉了19%,让人一度怀疑这个“国民奶”的地位。这种情景其实也不罕见,行业专家曾分析,只要家族企业被曝出纠纷,渠道立即动荡,有时“机关算尽,不如点滴人心”。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宗馥莉没有选择回避,而是直接把职业化改革推到风口浪尖。她反复在公开访谈里讲:“企业不是你个人的,也不是某个人的。”说得掷地有声,却让很多老员工、代理商心里打鼓。去年,宗馥莉亲自裁撤掉了企业的企管办、品牌公关部这样长期被认为“人浮于事”的部门,还直接砍掉了那些年销售额在三百万以下的小户,把更多资源留给优质合作者。这个操作说难听点,就是“断腕”,员工能不能接受,代理商会不会反水?一时间各种声音交杂。不过给娃哈哈换来意外的好处,2024年集团营收居然直接突破了700亿元,九年积压的天花板被她一举打破。
看起来宗馥莉是主动出击,但实际上她的改革反而触碰了更多人的利益。有些人认为企业顺利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另一拨人担心自己被清洗出局。在这种压力下,她还把自己家族关联的宏胜集团推到台前,不断在西安、广东河源、武汉投下25亿元新建生产基地,这些都是原本杜建英等“娃哈哈元老”把持的旧工厂。新基地代表着新人事、新渠道,旧厂关停则是企业内部的大换血。
也正是在集团转型的杠杆上,杜建英的危机彻底爆发。作为娃哈哈的元老级人物,杜建英曾经手握南京娃哈哈、沈阳荣泰食品等生产线,撑起部分市场基础。但就在今年七月,她名下的浙江兴合实业就被法院强制执行了三千多万债务,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广泛流传。与宗馥莉的改革同步,她持股的十八家代工厂被一夜关停,娘家房子都塌了。更讽刺的是,杜建英名下的“娃哈哈官方旗舰店”也被品牌方直接变更为“同源康食品专营店”,与娃哈哈彻底切割。
市场变动某种程度上是狼来了,但家族纷争则是火上浇油。宗馥莉虽然依靠公证遗嘱合法继承了宗庆后29.4%的股权,工商变更全部按法律程序走完,但三名弟妹针对信托资产的诉讼让整个集团资产状况充满不确定性。业内很多人其实不太关心谁继承了股权,更关注那21亿美元巨额信托的最终归属。眼下香港高等法院已经冻结宗馥莉名下高达18亿美元资产,直接要求杭州法院诉讼结案前不得动用这些财产。这种冻结,无疑是给企业运营加上了一道难题。
至于娃哈哈品牌到底归谁?现在连某宝上的纯净水都分成了两个电商页面:宏胜集团运营的“正牌旗舰店”和杜建英的“同源康”。这不仅是渠道的混乱,更是品牌归属的未解之谜。更刺激的是,杭州法院正根据家族DNA鉴定结果,判定三名弟妹的“宗姓”是否合法,结果一旦落地,对信托归属和家族版图影响将非常大。
有意思的是,面对品牌撕裂,双方都没闲着。宗馥莉干脆新注册了“娃小宗”商标,大动作布局无糖茶饮新品,意图和农夫山泉、元气森林正面硬碰。而杜建英这边也急忙下场,推出“同源康”品牌,希望借助风波拉拢原有渠道和客户。双方已经不光是家族争产,更升级为一场品牌与渠道重塑的对决。
其实饮料行业专家早就研判过类似的局势。在中国这样家族企业占主导的消费市场,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成了每个发展壮大的品牌必经之路。2023年初有调查显示,中国主流饮料企业里有超过68%的企业正在筹划类似职业化改革,其中但凡“高管家族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一旦转型,必然经历渠道断裂与人才流失的剧痛。可另一方面,职业化改革往往又能带来长期业绩爆发——就如娃哈哈,短短一年居然突破了九年的销售僵局,业绩增长让人吃惊。
面对这样风起云涌的家族与企业变革,普通消费者的情感其实也很复杂。很多人出于情怀还在选择娃哈哈,也有不少人因为连锁电商乱象无所适从。渠道动荡带来短期质量危机,一些网友甚至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买到了同源康,结果味道完全不一样”。这种品牌割裂、渠道翻盘,不只是企业战略,更映射出了中国家族企业转型的历史阵痛。
现在来看,宗馥莉的改革分明有大刀阔斧的魄力,但家族纠纷、代理商流失、市场分裂都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使娃哈哈成功突破行业瓶颈,未来能否真正稳定住渠道、压制住对手,未必是改革或法院的一纸判决能够解决的。行业资深人士提醒,品牌归属权和职业经理人制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但更重要的还是渡过眼前一关。无论怎样,娃哈哈的路还很长,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人心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