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济南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竟然抓到七个王耀武,七个人都一口咬定自己叫王耀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要从9月28日早晨说起,山东寿光张建桥上,执勤战士刘玉民发现两辆大车形迹可疑,车上坐着一个年轻人,旁边躺着个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的胖子。 年轻人自称“乔玉龙”,说是济南开饭馆的商人,因为战乱家业被毁,准备去青岛投靠朋友,他指着躺着的人说那是叔叔,腿被炸伤了不能动弹。 审讯干事王洪涛很快发现了破绽,这个“乔玉龙”口音完全不像济南人,身上穿的紫花布衣服是当地农民才穿的款式,更关键的是当要求检查伤者时,年轻人显得异常惊慌。 王洪涛掀开棉被,里面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大胖子,满脸络腮胡,他头上包着白毛巾,额头有道白印,这是长期戴军帽留下的痕迹,检查腿上的“伤口”,既无血迹也不红肿,解开后连伤痕都没有。 分开审讯时胖子自称“乔坤”,也说是做生意的,但问到生意细节时,他支支吾吾,连自己店的字号都说不清楚,更让人起疑的是从他身上搜出了雪白的高级棉纸。 这种纸在当时可是奢侈品,普通小商人哪里舍得用这么好的手纸,还有一张通行证也很奇怪,济南商人要去青岛,为什么要跑到益都开证明? 经过一连串追问,胖子的回答漏洞百出,最后终于崩溃了:“我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干脆说实话吧!我就是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 王洪涛当时就愣住了,因为不久前听说王耀武在临沂被活捉了,怎么这里又冒出来一个?他立即向分区司令部报告,结果得知包括这个在内,已经抓到了七个“王耀武”。 原来王耀武在济南城破之前,就精心安排了多个体态相貌和自己相似的部下,让他们在被捕后都自称“王耀武”,以此迷惑解放军,为自己逃跑争取时间,这个计划反而成了笑谈,一时间解放军“遍地都捉王耀武”。 那么为什么王洪涛抓到的这个就是真的呢?关键在于他的口供内容,只有真正的王耀武才能详细说出济南战役的具体布防情况。 他清楚记得吴化文负责商埠和西郊机场,曹振铎负责城里和千佛山,也只有他知道吴化文起义的细节,当晚有团长越城向他报信,但他已无法控制局面。 王耀武还坦言,自己早就料到济南守不住,他曾飞往南京向蒋介石求援,但援军迟迟不到,城破后,他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地道逃出北郊,企图逃往青岛。 这位曾经威风八面的国民党将军,最终因为一包高级手纸暴露了身份,这个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成了破案的关键线索,王耀武在抗日战争中确实立下过功劳,他率领的74军被誉为“抗日铁军”,参与过多次重大战役,在台儿庄战役中表现尤为出色。 正是考虑到他在抗战时期的表现,被俘后王耀武得到了宽大处理,他积极接受改造,后来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 再精心的伪装也难免有疏漏,王耀武费尽心思安排替身,却忽略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会暴露身份,那包高级棉纸,成了他贵族身份的“标签”。 信源:抗日名将王耀武. 中国侨网
1948年9月济南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竟然抓到七个王耀武,七个人都一口咬定自己叫王
文史充点站
2025-08-30 09:25:58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