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砸百亿也冲不破的香港零售铁幕,竟卡在一条潜规则上
2025年京东拿下佳宝超市,货架连夜换新价签,鸡蛋跌到1港币一盒。
第二天,李家旗下百佳直接贴出同款0.9港币,还送你一包纸巾。
本地阿伯排队两小时,转头就把京东会员退了。
价格战只活了三天。
供应商先扛不住,哭诉进货价比京东零售价还高。
货架开始大面积缺货,网红牛奶、日本零食全消失。
消费者骂声四起,刚抢的便宜鸡蛋隔天就涨到2.5港币。
香港零售协会连夜发通告:任何扰乱价格体系的行为,一律列入黑名单。
京东这才意识到,这里不是拼补贴的战场,而是拼人情、拼账期、拼几十年沉淀下来的信任链。
李家不玩补贴,玩的是慢工。
百佳的面包来自元朗小厂,合作三十年,账期给到九十天,淡季也照样收。
京东想用七天账期换低价,直接被厂方挂电话。
想在香港站稳,先得学会慢。
先让小店老板赚到钱,再谈市场份额。
否则砸再多钱,也只能摸到门把手,进不了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