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一对干部夫妻被带走,临走前把6个孩子托付给47岁的保姆高玉清,10年过去,当夫妻二人推门而入之时,眼前的一幕直接让他们泪如雨下! 高玉清的早年生活充满了苦难。她1909年出生在四川新津县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父母重男轻女,从小就不待见她,家里的农活却全指望她干。她十四岁被安排嫁人,进了邻村老李家,婚后操持家务,伺候公婆,稍有差池就挨骂。几年后生下两个儿子,日子稍有起色,可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儿子又先后因高烧夭折。婆家认定她命硬,将她赶出家门,娘家也不肯收留,嫌她晦气。她收拾几件旧衣,独自来到成都谋生。 1954年,经人介绍,她进入刘致台和许曼云的家做保姆。那年她35岁,穿着粗布衣衫,沉默寡言。刘家夫妇是知识分子,待人和善,从不把她当下人,吃饭时让她同桌,拍全家福时拉她站在孩子们中间。她在刘家一干就是十二年,洗衣做饭,带孩子,事事用心,孩子们喊她“高姐”,她也把他们当亲生孩子对待,渐渐融入这个温暖的家庭。 1966年,刘致台和许曼云被带走,家中只剩六个孩子,最大的十岁,最小的还在襁褓。她接过保险柜钥匙,肩上扛起了整个家的重担。起初,家中还有些积蓄,勉强维持生活,但没多久,夫妇俩音讯全无,经济来源彻底断绝。物价飞涨,粮食短缺,她带着大点的孩子上山挖野菜,下河摸鱼虾,晚上煮野菜汤给孩子们喝,自己却啃硬邦邦的窝头,喝凉水充饥。 一次,米缸空了,孩子们饿得哭闹,她翻出陪嫁的翡翠手镯,那是母亲留下的唯一念想。她步行数里到当铺,换来二十块钱,买回一袋米面,撑过了一个月的开销。她还挑着担子去集市卖针线,挨家挨户揽活,洗衣扫地,双手泡在冷水里,磨出厚茧。尽管不识字,她坚信读书是孩子们的出路,每天清晨催孩子们背书,晚上守着他们写作业。一次,老大偷懒,她拿起竹条敲桌子,催他继续写。邻居劝她送走几个孩子,少些负担,她摇头拒绝,坚称自己答应过刘家夫妇,要看好这个家。十年间,她头发由黑变白,腰背佝偻,双手布满老茧,身体每况愈下。 她从不诉苦,只默默承担,守着这个家,直到1976年刘致台夫妇归来。夫妇俩推开院门,看到六个孩子身形挺拔,围坐在石桌旁,桌上摆着热饭,屋里干净整洁,炉火正旺。他们泪流满面,握住她的手,感谢她保住了这个家。 从那天起,孩子们改口称她“高妈妈”,她继续留在刘家,帮带孙辈。1998年,她身体衰弱,刘家子女商量请新保姆,她误以为要被送走,默默收拾行李。许曼云拉住她,笑着说她是家里人,户口也迁入刘家,正式成为一家人。 2006年,她突发脑溢血,孩子们轮流在医院守夜,端水喂饭,为她擦身。最小的女儿刘健鸣提前退休,将她接到温江家中,每天推轮椅带她散步,吃饭时为她套上围裙,舀好汤,夹好菜。逢年过节,孩子们送来新衣点心,陪她聊天看电视。2012年,她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93岁。刘家为她举办隆重葬礼,墓碑上刻着所有子女的名字。她的故事传遍当地,街坊邻里聚在茶肆,感叹她用十年坚守,换来一个家庭的团圆。
1966年,一对干部夫妻被带走,临走前把6个孩子托付给47岁的保姆高玉清,10年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8-28 19:15: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