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智强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郑丽文还有戏吗?有意思的是,目前报名参选的6人中,选前几乎没有被舆论主动想到、提到,都是出乎人们意料的。 参选的人多当然是好事,至少报名人觉得主席是个“香饽饽”。这几个人中,张亚中、郑丽文、罗智强呈三足鼎立之势,各有优势,从各方面情况看,最后可能是郑丽文与罗智强PK。 国民党主席选举源于现任主席朱立伦任期届满,他多次表达交棒意愿。朱立伦于2021年当选,任期四年,到2025年10月结束。 党内面临罢免浪潮,八月二十三日针对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罢免投票全数失败,朱立伦视此为卸任前最后战役。选举日期定在十月十八日,党员直接投票决定新主席。 朱立伦多次劝进台中市长卢秀燕接班,她却专注市政,婉拒参选。党内其他资深人士如郝龙斌、胡志强、黄敏惠被点名,但无人明确表态。 罢免失败后,国民党士气回升,看到2026地方选举机会,但领导真空引发担忧。报名期从七月底启动,意外人选涌现,舆论事先未广泛预测。 报名人数达六人,包括罗智强、郑丽文、张亚中、林思铭、吕学樟、林国正。这些人选前鲜被提及,出人意料地领表参选。 参选多显示党内视主席职位为重要资源,至少报名者认为值得争取。张亚中强调两岸议题,立场鲜明。 郑丽文协调能力强,影响力较大。罗智强年轻有活力,战斗风格突出。三人各有支持基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从党内反馈看,郑丽文与罗智强可能进入最终角逐。其他三人如林思铭等虽参选,但声势较弱。报名过程反映国民党内部活力,但也暴露派系分歧。朱立伦需在交棒前维持稳定,避免选举影响党务。 罗智强于八月二十六日宣布参选,提出四项政见:锁定下架赖清德目标;保证不参选2028;2026县市长选举后三个月内征召卢秀燕角逐2028;征召后辞职,支持卢秀燕接任主席。 这些承诺旨在凝聚党内共识,但征召机制曾遭批评。上年朱立伦直接征召侯友宜参选总统,党内部分成员不满绕开初选。 罗智强背景包括担任马英九办公室副秘书长,可能获马英九支持。他担任立法委员仅一年多,但现职优势明显,有十位立法委员出席其记者会。 他的两岸立场稳健,辩论能力强,但资历浅薄成弱点。过去马王冲突中站队马英九,得罪王金平,关系无法修复。 2022桃园市长选举时迁户籍参选,与朱立伦、张善政决裂。这些硬伤让他紧靠卢秀燕,但卢秀燕已拒参选。 郑丽文由连战引荐入党,曾任国民党与行政部门发言人,两届立法委员。从民进党转投国民党后,历练丰富。她在质询苏贞昌时一战成名,反罢免中组织在野联盟,影响力扩大。 但上年大选中反对朱立伦不办初选,建议征召韩国瑜,得罪朱立伦与侯友宜。郑丽文尚未正式公布政见,但她的综合能力胜出罗智强。 党内分析显示,她赢面较大。张亚中作为孙文学校总校长,批评党内消费卢秀燕,立场亲统,但与朱立伦积怨。 朱立伦在三人中需取舍,他与张亚中矛盾深,与罗智强、郑丽文也曾冲突。观察焦点在郑丽文能拉拢哪些大人物站台,赵少康、郝龙斌是否参选成变数。 选举推进中,党内活动频繁。罗智强巡回党员聚会,强调政见。郑丽文领表后喊出准备好了。 张亚中通过网络保持活跃。朱立伦权衡三人,辩论会成关键。整体看,郑丽文机会大。国民党需借此选举团结,面对2026挑战。罢免浪潮虽过,但党内分歧仍存。 新主席需处理两岸关系、地方选举布局。卢秀燕拒选让局面复杂,朱立伦再劝进未果。参选者多显示党务吸引力,但需避免内耗。舆论关注选举是否公平,初选机制成焦点。 国民党主席选举反映台湾政治生态变化。蓝营需新领导重振旗鼓,面对绿营压力。三足鼎立局面下,郑丽文与罗智强对决可能性高。 张亚中虽有基础,但影响力有限。选举结果将影响2028布局,征召机制争议持续。党内大佬态度左右走势,马英九、王金平等可能介入。 朱立伦交棒过程需平稳,避免党分裂。参选者背景多样,显示国民党包容性,但硬伤制约部分人。最终胜者需整合资源,推动改革。 选举报名虽意外多,但质量需考量。罗智强政见大胆,郑丽文经验足,两人PK值得期待。张亚中坚持原则,但党内接受度有待观察。国民党需借选举注入活力,面对外部挑战。 朱立伦任内推动改革,但罢免事件暴露弱点。新主席上任后,首务是团结党内外力量。2026县市长选举成试金石,胜败关乎党运。整体而言,这次选举是国民党转型机会。 罗智强参选搅局,郑丽文还有多少胜算?三足鼎立下,谁主沉浮?你怎么看选举走向?欢迎留言讨论你的观点,或许你的分析能点醒更多人。
台湾政坛的"双面人"戏码正在上演。洪秀柱这个被捧上天的"小辣椒",骨子里和朱立伦
【87评论】【68点赞】
用户11xxx29
朱立伦在一众大佬的挽留之下继续留任,剧终。
用户18xxx20
跟着马娘炮混的,看来也不是啥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