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由于担心技术泄露到美国,中国政府推迟批准比亚迪在墨西哥设立的电动汽车工厂。据英媒《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商务部推迟了对比亚迪在墨电动车制造厂的审批,这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海外生产电动汽车所必需的重要许可。报道之处,墨西哥靠近美国是导致延迟的最主要担忧。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风起云涌,中国企业比亚迪瞄准北美大门,却突然卡在审批关口。这技术泄露的隐忧,会不会让比亚迪的海外梦泡汤?背后中美博弈的影子,又将如何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下一步棋?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些年走得稳当,比亚迪作为骨干企业,靠着自家技术闯出一片天。从电池到整车系统,都掌握在手里,这不光是企业的事,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2023年,比亚迪出口量就破了120万辆,海外布局成了必然选择。墨西哥这地方,地理上挨着美国,贸易上又有USMCA协议,成了不少企业眼中的桥头堡。比亚迪早几年就盯上这儿,计划建个年产15万辆的工厂,主要搞电动车生产,服务北美市场。2024年,比亚迪在墨西哥卖了4万辆车,成绩不错,公司还想明年翻倍。 这计划一出,大家都觉得靠谱,能带动当地就业,还能绕开一些贸易壁垒。商务部审批是海外投资的硬门槛,得确保一切合规,国家利益摆第一。比亚迪提交材料后,部门开始审查,重点看技术安全和风险评估。墨西哥政府那边也表态欢迎外资,总统公开说要建拉美电动车中心。 中国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在巴西和匈牙利都建了厂,这些项目审批顺利,经验不少。比亚迪的全球野心不小,但得一步步来,平衡好发展和安全。 话说回来,这事儿的核心,就在2025年3月爆出来的那份报道。英媒《金融时报》说,中国商务部推迟了比亚迪墨西哥电动车厂的审批。 这是中国车企海外生产的必要许可,卡在这儿,项目就悬了。主要原因是墨西哥离美国太近,技术泄露的风险大。USMCA协议下,美国企业能轻松拿到当地工厂的数据,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智能驾驶这些王牌技术,要是流出去,后果可想而知。商务部审查时,专家们反复掂量,担心生产参数、电池配方这些核心东西,通过合作渠道跑到美国实验室去。 比亚迪去年专利申请超4000项,比特斯拉多一倍,技术底子厚实,国家当然得护着。报道一出,舆论炸锅,有人说这是防患于未然,也有人担心错过市场机会。墨西哥新总统上台后,本来喊着吸引投资,结果审批一拖,项目就搁浅了。 比亚迪高管没闲着,继续在墨西哥推销现有车型,开设经销商网点,稳住销量。商务部这步棋,走得谨慎,体现了我们对核心技术的把关。过去几年,美国那边芯片封锁、中企拉黑的招数层出不穷,中国企业学聪明了,不再轻易冒险。 审批延迟不是停摆,而是多一层保障,确保企业走出去不丢盔弃甲。 这事儿得从大局看,国家保护技术自主,是长远之计。比亚迪的墨西哥计划虽暂缓,但不等于放弃海外。商务部延迟审批,释放信号:宁可慢点,也不能让二十年积累白费。想想历史教训,90年代大连机床厂和日本合作,结果技术被拿走,自己掉队;2004年奇瑞合资,美国那边发动机技术也被抄袭。这些血泪经验,让我们现在更清醒。 比亚迪可以转战东南亚或欧洲其他地方,分散风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用加密技术和本地培训,堵住漏洞。墨西哥那边,美国企业如特斯拉已经在建厂,选址离比亚迪规划地不远,供应链交流频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新能源出口120万辆,本地化生产只占18%,还有大空间。商务部这决定,有助于企业优化策略,推动技术升级。长远说,这能巩固中国在全球电动车链条的地位,为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比亚迪继续申请专利,深耕国内市场,同时探索安全路径出海。贸易环境复杂,美国关税抬到27.5%,欧洲碳关税也来势汹汹,但中国企业有底气,靠实力说话。 再深挖,这延迟审批还牵扯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子。美国商务部上个月刚放话查中国电动车数据风险,福特那边还接触宁德时代学电池。 墨西哥作为USMCA成员,按协议美国能调取工厂数据,要是比亚迪建厂,生产线机密恐怕很快就外流。华为当年在墨西哥建研发中心,也遭美方施压审批卡壳,现在比亚迪面对升级版难题。企业出海,本想破壁垒,结果可能被掏空。墨西哥总统和美国能源部长密谈两小时,这戏码眼熟。 当地中资企业接到美系供应商“技术交流”邀约,连设备型号都打听。加拿大扣押中国电池原料的套路,也提醒我们警惕。商务部踩刹车,保住了命门,避免重蹈覆辙。像京东方当年拒技术换市场,现在全球屏幕四分之一是中国造,这思路对头。宁德时代和福特的“授权”模式,已被业内叫“温水煮青蛙”,比亚迪得避坑。 未来,新能源产业会更稳健,贡献全球绿色发展。国家政策导向明确,企业照着走,就能行稳致远。
日媒:比亚迪打破日本车时速世界纪录日本汽车媒体《LEVOLANT》8月27日
【9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