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菲律宾方面的说法,截至8月27日下午14点左右,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日本制造的

老阿七说史 2025-08-28 10:17:56

根据菲律宾方面的说法,截至8月27日下午14点左右,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日本制造的44米级“巴加凯”号巡逻艇,据称已经离开半月礁,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舰队正在返回菲律宾港口,而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最大战舰,97米级“梅秋拉·阿基诺”号巡逻舰也要彻底离开半月礁,这意味着菲律宾当局出动三艘巡逻舰,在半月礁48小时对峙中,彻底惨败,统统跑路。 来了!来了!他们真的撤了! 不是一艘,不是两艘,而是三艘巡逻舰,包括菲海岸警卫队最大战舰“梅秋拉·阿基诺”号,以及日前高调炫耀的日制“巴加凯”号,还有那艘早就悄悄撤回的渔政船,全员撤退,无一留下! 这场始于8月25日、持续整整48小时的海上对峙,以菲律宾方面的全面撤离告终。 根据最新消息,截至8月27日下午2点左右,菲方舰艇已全部驶离半月礁附近海域,正在返回菲律宾港口的路上。 是不是有点意外?但仔细一想,其实早有征兆。 我们先来看这次出动的菲方阵容,“梅秋拉·阿基诺”号,全长97米,是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现役最大巡逻舰,号称“旗舰级”存在,另一艘是日本制造的44米级“巴加凯”号,近年来被菲方频繁用于相关水域的巡航行动,还有一艘渔政巡逻舰,名字都没被媒体重点提及,更像是来“凑数”的。 这样一个“三舰组团”的阵容,看起来声势不小,但结果呢? 据多方信源显示,从8月25日开始,这几艘舰艇就在半月礁附近与中国海警船只发生对峙。 现场情况如何?虽然没有视频流出,但不难想象那种紧张氛围,大舰遥望、无线电喊话、航向调整、互相跟随,这些都是海上对峙的常见动作。 然而还不到两天时间,菲律宾方面的态度就从“坚决存在”变成了“全员撤退”。 最先撑不住的是那艘渔政船,8月26日下午,它就已经掉头返回母港,紧接着,8月27日下午,“巴加凯”号也驶离半月礁。 最后是备受关注的“梅秋拉·阿基诺”号,这艘大舰在对峙中一度与中国海警船“面对面”,但据报目前已抵达半月礁东南海域,正在向菲律宾方向航行。 换句话说:全走了。 为什么如此兴师动众地来,又如此迅速地撤? 有分析认为,这反映出菲律宾在当前区域局势中的真实处境,一方面想通过显示存在来试探反应,另一方面却在真正的实力对峙面前难以持续。 这种“来了又走”的操作,近几年其实并不少见。 值得注意的一个背景是,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处于第二任期,其亚太战略依然强调“印太战略”,并继续推动与盟国及伙伴国的海上合作。 菲律宾作为美国在该地区的传统盟友,近年在海洋权益问题上动作频频,背后不乏外部力量的支持。 但问题在于,当实际对峙发生,这些“支持”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场优势。 舰艇吨位、装备水平、人员素质、后勤支援,所有这些要素,都不是靠口头承诺就能解决的。 半月礁距离仁爱礁约50海里,位于其南侧,距菲律宾巴拉望岛约54海里,从地理上看,这片水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因如此,任何一方在此的行动都会引起高度关注。 但关注归关注,真正到了“舰对舰”的时刻,拼的还是综合实力和决心。 从这次48小时对峙的结果来看,菲律宾方面显然没有做好长期周旋的准备,三艘舰艇最终全部撤离,无疑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在某些情况下,现场的态势发展并不总如某些人事前预期的那样。 我们不夸大事实,但也不回避现实,中国海警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的专业性与坚决性,是确保现场秩序得以维护的关键。 根据央视网、凤凰网等权威媒体报道,中国海警近年来不断加强能力建设,舰艇数量、吨位和巡航效率均已显著提升,在日常巡逻和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过头来看,这次事件也再次表明,区域安全不是靠几艘外来舰艇的临时亮相就能改变的。 真正的稳定,来自于对国际法的共同遵守,以及各方通过对话管控分歧的努力。 菲律宾方面此次“乘兴而来、迅速而退”的操作,既暴露了其战略意图的局限性,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区域力量对比的现实。 或许有些势力期待看到不同的结局,但事实就是事实,来了又走,不如不来。 这场48小时的海上“插曲”已经落幕,但它留给各方的思考却才刚刚开始。 在充满复杂性的当今国际环境下,类似的试探可能还会发生,但结果恐怕早已注定。 因为在这片水域,实力与决心,从来不只是口号。

0 阅读:253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