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西路军总政委陈昌浩的警卫员被马家军发现,但敌人看了一眼,就让他走了,

断代史鉴 2025-08-27 16:21:34

1937年,西路军总政委陈昌浩的警卫员被马家军发现,但敌人看了一眼,就让他走了,谁知,一个叛徒却说:“他是徐向前的参谋,快抓起来!” 1936年,西路军伤亡惨重,在东撤的过程中,被马家军围追堵截,几乎是全军覆没,河西走廊的土地上,到处都是红军战士的鲜血。 那时康海生才二十出头,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总政委陈昌浩的警卫员。 部队突围的时候,他跟徐向前的警卫员赵家仕凑到一起,俩人商量着,一定要把徐向前、陈昌浩还有另外两个干部护送到安全的地方。 有天下午,徐向前说前面路况不明,让他俩先去探探路,俩人不敢耽误,没成想走到一条冰河边上,突然从旁边的树林里冲出来一群敌人的骑兵,没等他们躲,就被团团围住了。 敌人上来就搜身,从康海生怀里翻出张地图,立马就起了疑心,一个个瞪着眼问他是干什么的。 就在这时候,人群里突然有个小鬼指着康海生喊:“他是徐向前的参谋!”康海生一看,那小鬼明明是之前队伍里的,现在居然叛变了! 敌人一听更兴奋了,把他俩押着往马家军的指挥部走,直接关进了一间小黑屋,门口还站着个提大刀的哨兵,康海生心想,这回怕是躲不过去了。 马家军的总指挥马元海是个胖家伙,六十多岁,大光头,满脸黑胡子,一双眼睛白多黑少,跟庙里的凶神似的,正盯着他俩看。 他让康海生俩人站在跟前,慢悠悠地问:“在红军里干什么的?认不认识徐向前?” 康海生故意装出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俺就是个勤务员,平时就端个水、递个东西,不大认得首长。” 马元海眯着眼,又问:“不大认得?那他去哪儿了?”康海生低着头说:“那天夜里打起来,俺们早就跟首长走散了,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 马元海显然不信,晃了晃大光头,又换了副嘴脸,开始哄人:“俺知道你们年轻人不容易,要是能带着俺们找到徐向前,回来就给你赏钱,还能让你当小官,比在红军里受苦强多了。” 康海生听着这话,心里冷笑,就算死,也不能当这个叛徒! 马元海没从康海生嘴里套出半个字,最后只能把他俩又关回小黑屋。 有一回天气好,敌人让他们出来晒太阳,刚走出小黑屋,阳光照在身上,暖得让人差点掉眼泪。 康海生蹲在墙根下,把满是虱子的衣服脱下来,一边捉虱子一边跟旁边的人聊天。 这时候过来个当官的,看着挺年轻,盯着他问:“怎么?你们这么小的孩子也跟着闹共产啊?” 康海生心里不服气,想反驳“小孩就不能革命吗”,但嘴上没说,就笑了笑。 那当官的又问他是哪儿人、怎么参加的红军,康海生想起之前听到的“老共产”“新共产”,就说自己是河南人,去陕西挖药的时候遇上红军,就跟着入了伍。 没成想这当官的一听就乐了,说自己也是河南的,老家在潢川,跟康海生的老家光山是连县。 康海生这才知道,这当官的以前在孙殿英手下当炮兵,后来打仗被马元海俘虏了,没办法才留在马家军里当炮兵副营长。 也许是老乡的情分,也许是觉得康海生跟自己一样可怜,这副营长后来就常来找他聊天,还跟上面说情,把康海生要到自己手下喂马,不用再关小黑屋了。 康海生本以为能缓口气,可没几天就出了事,有天傍晚,突然有人来叫他,说马元海找他。 他跟着去了村边,就看见石碾子旁站着好几个红军的老同志,一个个脸色都不好看。 康海生知道,敌人准是把他当成“老共产”了!马元海蹲在碾子上,眯着眼说:“送你们去甘州,路上老实点。” 康海生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哪是去甘州,是要拉去杀头啊! 天黑以后,一队敌人押着他们往河滩走,那河滩是个万人坑,好多红军同志被拉到这儿就没出来过。 就在快到河滩的时候,突然听见后面有马蹄声,回头一看,是那个河南老乡骑着骡子赶来了。 他慌慌张张地冲过来,拉住负责监刑的副营长,俩人走到一边小声嘀咕,康海生隐约听见一句:“咳!多杀一个少杀一个嘛!还不就那么着……” 没一会儿,那监刑的副营长就皱着眉摆了摆手,让康海生站到一边。 后来康海生才知道,老乡听说他要被拉去处决,连家里的牲口都没换,骑着骡子就往这儿赶,硬是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康海生这事儿,看着是他一个人的遭遇,其实藏着西路军所有战士的影子。 高台城破的时候,红五军的战士们跟敌人巷战,一条街一条街地争,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都战死了,也没一个人投降。 倪家营子战斗里,女战士们拿着步枪跟骑兵拼,有的伤员爬不动,就抱着手榴弹往敌人堆里扑。 现在我们不用再像西路军那样,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打仗了,可生活里还是会遇到难事儿。 这时候想想当年那些战士,他们在那么难的处境里都没低头,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点困难又算什么?

0 阅读:0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