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企业要集体“跑路”了!最新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瑞士工程企业正打算把业务搬到欧盟去,这是发生了什么? 最近瑞士的工程领域传来了新的风向,根据最新调查,足足有三分之一的工程企业正在计划将部分业务转移到欧盟国家。 瑞士这么多企业集体动了“迁址”的念头,显然不是偶然。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得是美国,从8月7日起,美国对瑞士商品征收的关税一下子飙升到了39%,这个税率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很高的水平。 可反观欧盟,同样的商品从欧盟出口到美国,只需要缴纳15%的关税,两者之间24个百分点的差距,对靠出口生存的工程企业来说影响太大了。 除了美国关税这个“硬门槛”,瑞士和欧盟之间悬而未决的协议,也让企业会有些顾虑。 虽然双方在2024年12月就达成了一份新协议,内容涵盖了企业日常运营离不开的领域,但这份协议至今还没真正落地。 更关键的是,瑞士国内对这份协议的态度分歧很大,这种不确定性让企业很难做长远规划,毕竟没人能预料到几年后和欧盟做生意会遇到什么阻碍。 而如果把业务搬到欧盟境内,企业就能直接享受成员国之间的便利政策,不用再为这些协议的进展操心。 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瑞士本土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这些年企业在瑞士的运营成本一直在上涨,不管是厂房租金、员工工资还是社保费用,都不是小数目。 虽然瑞士政府在2024年取消了工业产品的进口关税,想帮企业减轻负担,但这点优惠在39%的美国高关税面前,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再看欧盟的一些国家,不仅用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产业链也更完善,工程企业在这里开展业务,上下游协作更方便,成本也能降低不少,吸引力自然就上去了。 其实在计划迁往欧盟之前,瑞士国内就已经出现了企业迁移的趋势,去年就有超过7000家企业选择在国内跨州迁移,创下了近五年的新高。 这些企业的离开,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税收,而眼下企业的迁移方向从国内跨州转向了更遥远的欧盟。 不过事情也并不是就确定了,瑞士和欧盟达成的那份新协议,虽然还没生效,但里面包含了不少对企业有利的条款。 说到底企业选择在哪里开展业务,核心还是看收入,美国的高关税就是在逼着瑞士工程企业去寻找更划算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而欧盟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较低的运营成本自然成了不少企业的优选。 当然目前这三分之一的企业还只是处于计划阶段,最终有多少会真正把业务搬到欧盟,还要看后续的政策变化。 如果美国能调整对瑞士的关税政策,或者瑞士与欧盟的协议能加快落地,或许会有一部分企业改变主意。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计划迁往欧盟的趋势,已经给瑞士经济敲响了警钟。 这么多企业同时离开自然会对瑞士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怎么把企业留下来才是现在最该做的。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2025-08-26——瑞士工业因美高关税计划将业务转移至欧盟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威胁中国,如果北京不加快稀土出口,将对中国产品征收约200%的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