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哪个省份牺牲最大?一组数据看懂各省的悲壮付出 抗战14年,没有哪个省份是“旁观者”,但若从出兵、伤亡、物资贡献等维度看,四川、河南、湖南的牺牲尤为沉重,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 1. 出兵与伤亡:川军“死字旗”背后的血肉长城 四川是抗战出兵第一大省:8年累计出兵约350万,占全国实征总兵力的1/4,平均每5个中国士兵里就有1个四川人。 川军装备最差却打得最硬:淞沪会战中,川军26师4000余官兵,战后仅存600多人,伤亡超80%;台儿庄战役,122师师长王铭章死守滕县,全师殉国,用生命为战役胜利争取时间。 据统计,川军伤亡约64万,占全国抗日军队总伤亡的1/5,“无川不成军”不是口号,是用命拼出来的赞誉。 2. 河南:被战火与灾难双重碾压的中原大地 河南出兵约260万,仅次于四川,士兵伤亡达190万,是正面战场的“兵源重镇”。 但河南的牺牲不止在战场:1938年花园口决堤,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1942年大饥荒,加上日军掠夺,全省非战斗减员难以计数,仅饥荒就导致约300万人死亡,整个河南总伤亡或超1400万。 即便如此,河南仍承担全国第二的军粮供应,饿着肚子也要把粮食送往前线,堪称“苦难中的支撑”。 3. 湖南:每15人就有1人牺牲的“抗战主战场” 湖南是正面会战最密集的省份:全国22次大型会战,湖南占了6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占比近1/4,日军曾叫嚣“拿下湖南,就能征服中国”。 湖南的牺牲同样惨烈:全省抗战时期总牺牲157万人,平均每15个湖南人里就有1人为国捐躯,常德会战中,余程万率8000虎贲守卫常德,最后仅存300多人,战斗惨烈程度震惊全国。 4. 没有“最大”,只有“都很大” 其实很难说哪个省份“牺牲最大”:四川是“兵源+物资双支柱”,河南是“战场+灾难双重苦”,湖南是“会战密集牺牲重”,还有山东、湖北、云南等省份,都在各自的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这些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是一个个有名有姓的战士、一个个想好好活下去的百姓。他们的牺牲没有“排名”,因为每一份付出,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这是全民族的抗争,也是全民族的悲壮。
1945年8月,日军投降的消息传到了泰国曼谷,在这里休整了快两年的大阪师团已经彻
【61评论】【6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