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发现汉字,经过仔细翻译后,他们认为:这里曾是中国的一个省 2022年,伊朗北部吉兰省的一处考古现场,尘土飞扬中,几块破碎的陶片和金属残片重见天日。 最初没人特别注意这些器物表面模糊的刻痕,直到有人察觉这些符号的笔锋转折间,竟透着来自遥远东方的神韵。 中国学者介入研究后确认,这些符号与中国汉代边塞出土的简牍文字有着肉眼可见的亲缘关系——一个扭曲的“永”字,形态酷似东汉“永元七年”(公元95年)官方年号;另一个“安”字,则近似汉代官印“安西都护”上的字体。最令人震撼的是,两块陶片上被解读出“此属汉”和“永元七年西域都护李”的字样。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这条通道不仅是商路,更是文化交汇的高速公路。汉朝与安息帝国(波斯)通过这条纽带建立了联系。 汉朝的丝绸、纸张西传,波斯的玻璃、香料东来。这种交流超越了单纯的物质交换,甚至延伸到宗教领域——公元2世纪,安息王子安世高来到中国洛阳传播佛教。 “此属汉”三字引发的“行省说”在学界掀起波澜。但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汉朝的势力范围最西端止于帕米尔高原(葱岭),其西域都护府更像军事协调与外交联络机构,而非真正的省政府。 要将数千里之外的伊朗纳入版图,从行政成本和军事布防逻辑看都难以实现。 安息帝国是当时独立自主的大国,从未在官方记载中表现出臣服汉朝的迹象。这些汉字更可能是商队标记、外交文书或西迁部落携带的物品遗存。解读古代文字本就充满挑战,需谨慎对待。 历史上伊朗地区与中国确有密切关联的时期是在元朝。 1256年,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建立了伊利汗国。1264年,忽必烈遣使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伊利汗国成为元朝的西南藩国。此后的伊利汗国君主多以元朝波斯总督自居,并使用元朝皇帝御赐的汉字王玺。 1302年合赞汗致法国国王的信件上,盖有“王府定国理民之宝”方印;1305年完者都汗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信上,则钤用“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王印。这些实物证据表明伊利汗国与元朝联系极为密切。 伊朗发现汉字文物,即便“行省说”难以成立,但其价值在于证明了古代世界远超我们想象的联系程度。早在两千年前,文明的种子就能借商队与使节跨越地理障碍,在异域生根。唐代中国与波斯萨珊王朝往来频繁,长安设有波斯人社区。宋元时期,中国陶瓷大量出口伊朗地区;波斯文物和建筑风格也影响中原。这种“礼尚往来”的文明深流,远比简单的行政隶属关系更真实、精彩。 伊朗发现的汉字陶片,可能并非“汉朝行省”的证据,但无疑是两大文明早期交流的珍贵物证。 它们可能是商队标记、使节文书,或文化模仿的痕迹,揭示了丝绸之路不仅是物流网络,更是文明对话的平台。历史研究需要严谨,但这类发现提醒我们,人类文明始终在互动中前行。真正的历史魅力不在于谁统治了谁,而在于文明如何相遇、互鉴、共同成长。 参考资料: 千年前织锦仍然光泽闪耀,原来那时“中国制造”已闪耀世界,2024-06-12,上观新闻
伊朗发现汉字,经过仔细翻译后,他们认为:这里曾是中国的一个省 2022年,伊朗北
有意义的出发
2025-08-26 12:13:49
0
阅读:332
湖北首富
这小姨子丑,不要炒作她
懒人
[doge][doge][doge]假的一。就古代那通信水平,行政距离超过三个月路程的基本都是地图开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