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被害21年后,明宪宗见到了当年跟随于谦守北京的老校卫周能。 宪宗问周能,当年于少保被冤时为何不辩解一句?周能答,于公说“社稷为重,君为轻”,只要京师安稳,个人冤屈算什么?他明知辩白或能保命,却怕牵连保卫北京的将士,硬是闭了口。 宪宗听后,沉默良久,提笔写下“孤忠照日月,千古泣英雄”…当年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大军压境,于谦召集残兵两万,硬是在北京城下击退十万敌寇,保住了大明半壁江山。城破可退时,他却选择坐镇城头,直至被冤杀都没后退半步。 周能的胳膊上还留着当年守城时的箭伤。那是德胜门攻防最激烈的那天,瓦剌骑兵冲破前阵,他正举着鼓槌要擂动冲锋,一支冷箭擦着头皮钉进城楼木柱,箭羽还在嗡嗡震颤。于谦一把将他按在盾后,自己却站到垛口边,朝着溃退的士兵喊“身后就是紫禁城,退一步就无家可归”。 这就是于谦带兵的样子。土木堡之变后,京营精锐尽失,他从彰义门的残兵里挑出两千敢死队,又连夜从通州粮仓调运粮草,让士兵们背着三天口粮出城列阵。《明史》里说他“躬擐甲胄,率先士卒”,可不是站在城楼上指指点点,而是真的提着 sword(剑)跟瓦剌骑兵对冲过。也先的弟弟孛罗就是在德胜门被他部署的神机营火炮轰死的,那一战,明军的火铳齐射声震得城楼瓦片直掉。 可谁也没想到,这样的英雄会落得“斩决”的下场。天顺元年正月,于谦被押到崇文门外刑场,路过的百姓扔烂菜叶,他却抬头看了眼灰蒙蒙的天。周能躲在人群里,看见于谦的儿子于冕被铁链锁着,脸上还沾着血——那是为父亲喊冤被打的。于谦朝他儿子喊“莫要再言”,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的兵丁都停了手。 说白了,于谦早把自己的命和北京城绑在了一起。当年瓦剌军攻破紫荆关,有部将劝他“撤往南京,再图恢复”,他把帅印往桌上一摔:“要是都想着跑,大明的半壁江山就真丢了!”他连夜调山东备倭军、河南运粮军,把分散的兵力攥成拳头,在九门外摆开“背城决战”的阵势。这种不要退路的打法,让也先的十万骑兵愣是没讨到便宜。 宪宗在御书房里摩挲着周能带来的旧腰牌,那是景泰年间的铜制腰牌,上面还刻着“德胜门守兵”。他想起小时候被软禁在南宫,有次透过门缝看见于谦骑着马从街上过,百姓们都争着往他马前塞饼子。那时他不懂,这个天天喊“社稷为重”的大臣,为啥比亲爹还受爱戴。直到登基后看了于谦的案卷,才发现父亲复位后,徐有贞他们给于谦定的“谋逆罪”,连具体谋反时间和同党都写不清楚。 “孤忠照日月”这五个字,宪宗写得格外用力。他不是不知道,给于谦平反等于打父亲的脸,但他更清楚,若任由冤屈烂在史书里,大明朝的骨头就真软了。就像周能说的,于谦到死都在护着那些将士——他明知辩白时把石亨、徐有贞的阴私抖出来,或许能保命,却怕牵连太多人,索性把所有罪名扛在自己身上。 这种“钝感”的忠诚,在史书里太少见了。多数人在权力的棋局里,要么像徐有贞那样投机,要么像石亨那样跋扈,而于谦偏要做那个“撞南墙”的人。北京保卫战时,他把朝廷发的赏赐全分给伤兵,自己天天吃糙米饭;被冤杀后,抄家的士兵在他屋里只找到一件补丁摞补丁的官袍。 宪宗把题字交给内侍时,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黄绢上。他突然明白,于谦的“社稷为重”不是空话——当年若没有他死扛着不退,大明早就成了第二个南宋。而自己给于谦平反,也不是单纯的“拨乱反正”,是想让天下人知道:大明朝可以辜负英雄,但不能丢了英雄的骨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关山五十州
宋有岳飞,明有于谦
山与大江 回复 08-27 08:57
曹操,司马懿,武则天,赵匡胤表示毫无压力
阿林 回复 08-27 09:00
不狠
徐龙
于谦可以把皇帝换了
用户10xxx13 回复 08-26 18:59
英宗于谦都无法改变,景泰帝是可以改变的,重立太子也行,边缘化于谦也可保他命,他什么也没做,既不利于己,也不利于谦,这件事一直不太理解
FEI 回复 08-27 06:53
为什么皇帝没有子?大概率是因为前任皇帝有后导致的。[流鼻涕][流鼻涕][流鼻涕]
用户12xxx73
土木堡之变里面要是没有文官集团做局鬼都不信
绵羊骑士 回复 08-27 12:56
内鬼不好说,无能是肯定的
夜观星辰 回复 08-27 18:50
所以说,于谦作为文官地主阶级里的一员,被武官夺门之变牵连,不是没有原因的。明朝那帮文官皇帝都敢杀,确实过分了。 别扯什么荒淫无道,丹药中毒,实质都是官僚集团和皇权之间博弈的牺牲品
海上利益边疆
杀岳飞是莫须有,杀于谦完全就是莫须无了。
海上利益边疆 回复 08-27 12:41
杀于谦不需要理由,光他拒绝迎回英宗就够杀他100次。
夜观星辰 回复 08-27 18:56
没有那么简单,文官集团为了实现宋朝一样的皇家与士大夫共天下,而蓄谋葬送了大明精锐,将武勋集团基本葬送。 文官集团权利过大,不管是平衡文武的需要,还是武勋集团的报仇,作为文官领袖的于谦都得死。 于谦也明白这一点,为了社稷的安定,他只能死,所以他才在夺门之变中没有一丝反抗。 说到底,对于皇帝来说,是平衡文武,对于大明来说,是文武之争。
用户11xxx40
穷尽辞藻 难掩明末乱象
用户10xxx97 回复 08-27 03:57
最后沙也被弃了……
lulc600 回复 08-27 07:41
哪个王朝末年都是群魔乱舞,但都不及满清
火山
英宗不杀于谦,就无法证明自己二次登基的合法性。
适可而止 回复 08-27 12:24
屁的名正言顺,还不是徐珵报私仇的借口!要不是徐谦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只怕朱祁钰崽子早就见了阎王,那个徐珵只怕是早就做了瓦拉的臣子。
夜观星辰 回复 08-27 19:05
文官集团把持了朝政,葬送了大明精锐。作为文官集团的标杆人物,之后谁当皇帝都不可能容下他, 整个大明历史就是文武之争。 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彻底压倒武勋集团,那么多短命皇帝,谁弄死的?士大夫官僚集团。 谁不听话,弄死谁! 所以万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木匠皇帝用魏忠贤平衡东林党,结果直接被弄死…… 文人写的历史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立桓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华夏历史,文化底蕴与传承。华夏的英雄,大数是一个形象,一个榜样……墙上
昂首盼秋月微凉 驻耳聆叶瑟纷纷
主要是代宗没儿子,不然少保早就把战神弄地上摩擦,少保即使保了代宗,代宗没儿子那么他还反抗个球啊。
昂首盼秋月微凉 驻耳聆叶瑟纷纷 回复 08-26 23:17
唉,他握有军权,夺门之变若是景泰帝还有个儿子可以扶持绝对要扶持,少保是高尚,可谁也不想死吧!要是朱祁钰有儿子战神敢不敢反还是一回事。
啊秋歌77 回复 08-27 05:24
景泰儿子全被妖后弄死了,他主要毛病是心软,胆子小,所以他爹明知道英宗玩劣也宁愿立英宗不立他,事实上景泰才是嫡子
南奕
于谦没有摄政王之名却有摄政王之实,他重文抑武,土木堡后一直压抑军事
闲云野鹤
朱祁钰有儿子,死了,怎么死的?问太后啊,朱祁钰不是太后嫡出,有没有夺门之变最后都会是朱祁镇一脉掌权。于谦换皇帝没问题,当时也是奉太后旨意换的,问题出在大明武神被放回来以后,新皇帝是要把这个好哥哥弄出京城处理掉的,太后全力阻止,而当时的于谦很不会做人,居然支持新皇帝参与这种皇家破事,死因就此种下了。
爱殇回忆
无论是岳飞还是于谦路边的百姓都会扔烂菜叶[哭着笑][哭着笑][哭着笑]
顺其自然 回复 08-27 09:55
因为:他没罪皇帝怎么能杀他呢?
绵羊骑士 回复 08-27 12:57
被舆论绑架的愚民
用户10xxx82
明朝不亡天理难容!
墨痕 回复 08-26 19:48
满清官方一直把明当正统,吹明朝皇帝吹的最离谱的就是你说的明史,黑的是张居正之类的权臣……
宇溪浩然 回复 08-27 09:29
你就看于谦、张居正、戚继光的下场,求荣得辱。你不要怪史可法怎么不劝崇祯南下,也不要怪钱兼义水太凉,谁知道我为国纾难后,你们老朱会不会背后给我一刀,明不亡真的没天理
温柔的胖子
学得文武艺,莫卖帝王家。古来五百皇。基本都是渣。
土星
为什么明只有区区几百年,就因为是过于乱杀的朝代了,这是天罚
xvjiliang991 回复 08-26 17:07
你想的太简单了
一米阳光 回复 08-26 18:57
没错,和法国大革命一样疯狂乱杀!流血太多把社会精英都灭了,所以法国后来斗不过温和渐进变法的英国!
不看回复
于谦,袁崇焕都被居民扔烂菜叶子。八国联军打北京,挑行李,扶梯子,运弹药的都是中国人。保卫它们这种行尸走肉有意义吗?
用户10xxx99 回复 08-27 12:14
袁崇焕也洗?满清能壮大,袁崇焕是第一功臣
游方郎中 回复 08-27 05:55
改正:本来
寄居蟹
少保千古[作揖]
知行合一
文官集团狗咬狗,从此以后皇帝再也没有掌握过兵权了。皇帝坐好你的位置就行了,看我们文官集团怎么把大明掏空就行啦。
用户10xxx09 回复 08-26 16:27
以史为鉴,重复历史,这对怪胎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乾坤锦绣
历史不可能假设,于谦生前做到了,岳武穆没有机会做到
拖把蘸墨
但凡朱祁钰有个儿子,于谦都能把朱祁镇弄死,因为朱祁镇已经完成禅让仪式了虽然是太上皇,但是这还是属于谋反,可惜朱祁钰没儿子了👦
用户18xxx16
你看到了
兰陵笑笑生
杭州西湖于谦墓,每天都有人下跪拍照
知味斋主人
于少保对明朝有再造之功!
无怨无悔有几人
于谦人格魅力太大,就是成为阶下囚也能对士兵施加影响,他活着朱祁镇还真睡不好觉
用户79xxx38
很多人觉得于谦保住了大明,却对不起京城百姓,拉了很多普通人去守城,也确实死了很多人,但你不抵抗敌人杀过来就是屠城,你一样活不了,因为各地勤王军队都在路上,根本无法占领北京,只能抢一波就走,前面也有例子,看看北宋都城被人攻破什么下场就知道了,于谦就是政治斗争牺牲品,还是不够狠
雕刻时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用户79xxx38 回复 08-26 12:47
粉骨碎身浑不怕
三防牛老大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忠心报黎民。
子衿十年
无论放在哪个朝代,再换一个皇帝,于谦也难逃一死
用户16xxx62
于谦真的是忠臣吗,不一定,明英宗根本没有出动五十万大军,因为南方叛乱,两次调走十万大军,再说土木堡在长城内,蒙古人怎么突破长城,而明朝竟然不知道,要消灭包围五十万骑步军,没有二三十万骑军根本做不到,再说也先太师这么牛,为何打不过北京残兵败将,根本不合理
周情孔思
你是不辩解,可是坑苦了对你知遇大恩的人
土星三环内别墅
他辩护不辩护都一样,难道明英宗不了解当时的情况吗?说白了就是在立场和是非无法兼得时,明英宗把立场看得更重,而忽视甚至无视于谦的功劳,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我和我
又在下毒
铁马冰河
你说这明朝多烂?这还和清朝比?要脸不?
斑驳
有什么用,于谦之后读书人把皇室视为工具,而不视为主子,算是道义上没问题了,中国历史上岳飞和于谦这两个人很重要,这两个人一个代表武,一个代表文,他们的遭遇重新阐述了这些人和朝廷之间的关系,使武人和文人均不再背负某些道义,影响极为深远。
cattom
皇帝做做样子
蓝色威尼斯
历史假设真蠢
用户98xxx97
迂腐
我是添狗
一个将英雄,功臣视无物的朝代,不灭,天理难容。
用户10xxx67
最是无情帝王家
1醉爱绵竹
也是代宗和手下亲信办事无力,正常的话,战神在回来路上就应该是落水或者半夜上吊归举了……
鲁北撸串
于谦保明朝半壁江山?
用户16xxx62
反过来可能是明英宗带几千人去巡边检查边镇,被丁谦女婿宣镇偷袭妄图杀皇帝,不然怎么可能随军文武百官被杀光了,皇帝仅以身免,任何灭国之战也不可能一战杀光文武官员,就算日军侵华也会留下大批文武官员,只有杀人灭口,也先只有一个可能他是朝供只带两三千人,结合也先给明英宗回朝送了二十名护卫保护明英宗,如果明英宗是也先俘虏回朝二十人顶个屁用,反过来也先是勤王失败,绐英宗最后保护才对
游方郎中
😭😭😭😭😭😭😭(🌺🌺🌺就像周能说的,于谦到死都在护着那些将士——他明知辩白时把石亨、徐有贞的阴私抖出来,或许能保命,却怕牵连太多人,索性把所有罪名扛在自己身上……宪宗听后,沉默良久,提笔写下“孤忠照日月,千古泣英雄”……当宪宗把题字交给内侍时,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黄绢上。大明朝容不下英雄,但可以保留下英雄的骨头。)
用户17xxx80
不知道写的什么跟什么,辨解能保命?只是你的一厢情愿吧
海上生明月
于谦一死,明朝就该死,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
saiku123123
于谦没了,德刚怎么办
文翔
菜叶
斌斌
于公墓在西湖,有空去凭吊。
用户84xxx85
明朝的衰败从明英宗开始
用户45xxx80
全心为民的好官被皇帝冤杀时,也被人扔烂菜叶。说明舆论的力量
Marge
老百姓仍菜叶子?可见什么时候都有愚昧无知的百姓
用户10xxx99
问你一个问题,瓦剌骑兵的动静是如何能瞒过边军夜不收长驱直入直奔皇帝而去的?
柳清
明朝毁就毁在对南方的控制不力上了,南迁未必是坏事
啊秋歌77 回复 08-27 05:32
不是控制不力,明朝不亡天理不容,每代都封王,读书人还都不上税,只管收穷人的税,崇祯时期已经十万多个王了,谁TM养得起
用户13xxx73
于谦死后,文官集团就彻底对皇家失去了信心,开始自己掌权了,包括兵权!
鑫龙
石亨,徐有贞该下地狱。
l o u→_→永恒
明宪宗明知于谦有功无罪,但是权力斗争是不讲是非的,树立一个奸臣形象,才好政变,不杀于谦,师出无名。那帮“夺门之变”的功臣,都是野心家,想利用朱祁镇的身份飞黄腾达,朱祁镇也心知肚明,待政局稳定,必然要除之以塞天下之口。从后来事情发展来看,发不发动政变,朱祁镇都会重新掌权;朱祁钰病重,已经奄奄一息,他的儿子还没断奶,如果朱祁钰归天,作为太上皇的朱祁镇必然会被拥立重新执政,无论从宗族还是法理上,都没有障碍。
南飞雁
明朝火铳红衣大炮世界领先,可惜了后来的清朝,闭关锁国科技停滞……
沐风
堡宗单凭杀于谦一条,永世洗不白了
清风
不愧是大明战神。
除零
明朝对不起于谦
铭房
当年于谦主要是没有遇到爱新觉罗·箩筐(郭德纲)
匿名
孤忠照日月!
行者
于谦可谓是社稷之臣,然而遇到庸主,可惜可悲!
圣海伦娜岛的苏霸心
良心
剑心
明朝明君太少
微風中的雨
英宗夺门之变夺了儿子宪宗的帝位 景泰帝一死,唯一可能的疙瘩继承人就是宪宗
霸谈天下
于少保的死,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嗡嗡嗡
国难思相才,德云有谦名。
guwuyilei
看淡了生死,……对朱祁钰失望,对朱家内争不想参与,清白自留人间,……
可爱文博
找个稍懂军事的,就知道土木堡事儿不正常,历史就是个让人打拌的小姑娘!大明皇帝不正常死亡的太多了!仁宗十个月死,死后大明朝庭失去了海上贸易;仁宗的儿子弄了个巡抚制度出来,年年轻的,前半个月还在打猎,后半个月就没了,留下孤儿寡母!英宗想亲政收权,来了个土木堡,代宗不想做木偶,有了夺门之变!宪宗宁可要个大十几岁的宫女为妻,也不敢沾选秀出来的宫妃,他儿子也老老实实的搞一夫一妻制,可悲的是他儿子在后宫朝臣的架空下忍了十几年,后宫老太后一死,他儿子也体弱多病死了!武宗争了争,落了水!嘉靖万历几十年不上朝,到活的久,可一个被逼弄出个二龙不相见,一个弄出个国本之争!隆庆中兴,武备略兴,可人就是活不长。光宗上位不足月,万历的老本差不多的就没了,连矿税等都废了,估计是怕傻子醒过来,干脆弄死算了。僖宗聪明人,没几年随武宗去了,留个傻子思宗!思宗勤政十几年,节俭克己十几年,可就是江河日下,最后选了棵歪脖子树!没手段,没见识,没狠心,没班底,光勤政,皇帝也当不下去!
梦回漠北 回复 08-27 14:18
朱标制下的势力散了,皇权没多少了,朱棣一个靖难剩下的得到多少,包括仁宣之后都是强撑着,土木堡必然的会发生,不是战神也会是下一位某某某,全国唯一的机动部队挂了,他们的表演开始了,士官商合体,摩擦武官,文官一家独大,最后一棵树。人心散了是在靖难前后,老朱的无容人之心和狭隘眼界,文武两方被杀太重。
用户10xxx46
为啥没人讨论做为太后为啥孙若微不安安稳稳做她的太后,要冒险发动政变呢?不管谁继大统他孙若微都是太后,而且你们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代宗无后,等代宗死孙太后别说立嗣就算垂帘听政百官都无话可说。可她偏偏要政变你们知道失败的后果么?不光是她连堡宗宪宗都得一起死,但她就这么干了,就敢保证这次政治冒险百分之百成功?你们细品品就知道于谦被杀一点不冤而且肯定是孙若微下的旨。你们要站在孙若微角度想问题就一切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