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必然和欧美决裂?其实很简单:以前咱们只是给人打工的,什么规矩都得听他们的,现在中国不想只做世界工厂,我们要上桌定规矩!欧美当然不愿意让位,所以这场公开的较量,已经不可避免。 以前咱们确实是世界工厂,人家把图纸发来,咱们就照着加工,挣点辛苦钱。那时候欧美掌握着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规则都是他们定的。 就拿汽车来说,以前大街上跑的都是大众、宝马这些德国车,咱们自己的品牌根本没话语权。 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的比亚迪、蔚来这些电动车不仅在国内卖得好,还跑到欧洲去抢他们的市场。2025 年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都涨到 18% 了,在德国本土都占了 12%,这就让大众、宝马这些老牌企业坐不住了。 他们自己转型慢,咱们的电动车充电更快、价格还便宜两成,他们不就急了吗?这就像你邻居突然生意比你好了,他肯定要想办法给你使绊子。 欧美现在就常用反倾销这招。今年 8 月欧盟对咱们的高压无缝钢瓶加税,有的企业要交 118% 的税,这不明摆着不让咱们的产品进去吗?7 月份他们还对咱们的赖氨酸、熔融氧化铝加税,要么是 58%,要么甚至超过 100%。 这些都是咱们做得好的产业,他们自己竞争不过,就用这种高税收来拦路。 更明显的是科技领域。以前咱们用的高端芯片大多是美国的,现在咱们想自己搞研发,他们就开始卡脖子。今年美国干脆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 AI 芯片,可转头就把同样的芯片卖给中东国家。他们就是怕咱们在人工智能、半导体这些高科技领域赶上来。 美国财政部长都说了,他们不想全面脱钩,但半导体、医药这些战略性产业必须和咱们脱钩。这话说得够明白吧?就是只想让咱们永远做低端加工,不许碰高端产业。 可他们越是卡脖子,咱们越要自己干。这几年咱们的科技企业真是拿出了拼命的劲头,国产 AI 芯片的市场占比从 2024 年的一点点,到 2025 年已经能和国外芯片平分秋色了。 腾讯、阿里这些企业今年在 AI 上的投入都翻了倍,科创板的半导体企业营收增长都超过 20%。这就像别人不给你用先进工具,咱们就自己琢磨着造,结果造出来的工具还挺好使,他们能不急吗? 国际上的规矩也是一样。以前都是欧美说了算,他们搞的那些国际组织,好处大多自己占了。咱们想搞个亚投行,刚开始他们还冷嘲热讽,结果现在亚投行都有 110 个成员了,比日本美国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还多得多。这十年亚投行在世界各地修了五万多公里的路,建了能发 2130 万千瓦电的新能源项目,帮着近千万人用上了干净水。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越来越多国家愿意听咱们的提议,这就让欧美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了。 他们现在的心态很矛盾,既想赚咱们的钱,又怕咱们变强。就拿德国汽车来说,他们以前靠卖汽车给中国赚了不少钱,可当咱们的电动车技术超过他们,开始卖到欧洲去,他们就开始限制咱们。德国车企对燃油车太依赖,转型慢了一步,咱们的比亚迪都用上 800V 高压平台了,大众还在用 400V 的老技术,充电速度差了一大截。咱们的宁德时代在欧洲的电池市场占了 37%,德国自己的企业才 8%,这差距他们能不急吗? 其实咱们从来没想过要和谁决裂,咱们只是想公平竞争。可欧美不这么想,他们习惯了高人一等。咱们买他们的东西要按他们的价格,他们买咱们的东西就挑三拣四;他们搞高科技理所当然,咱们搞研发就说咱们 “不正当竞争”;他们的企业能在全世界开工厂,咱们的企业出去投资就被说成 “有政治目的”。这种双标谁能接受? 就像这次美国禁运芯片,表面上是怕技术外流,实际上就是不想让咱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起来。可他们没想到,咱们不仅没被打垮,反而越做越强。现在国产芯片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金融支持也越来越给力,光是科技企业发的债券就有两百多亿,专门用来攻克技术难关。这就像咱们常说的,压力越大,动力越足。 咱们老百姓可能觉得这些事离自己很远,其实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咱们的电动车能卖遍全世界,就能创造更多好工作;咱们自己的芯片技术上去了,手机电脑就不会老被别人卡脖子涨价;咱们的企业能在国际上挣到更多钱,大家的工资福利才能更好。这不是什么争霸,就是想凭着自己的本事,过上和发达国家一样的好日子。 欧美现在的做法,本质上是想维持旧的秩序,继续当 “老板”,而咱们想当 “合伙人”。以前他们定规矩的时候,根本没考虑过咱们的利益,现在咱们有能力了,自然要争取公平的待遇。就像在村里开会,以前都是富户说了算,现在咱们家日子好了,当然要争取话语权,让规矩更公平合理,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所以说,现在和欧美的这些摩擦,不是咱们故意找茬,也不是什么 “决裂”,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遇到的挑战。
中国为什么必然和欧美决裂?其实很简单:以前咱们只是给人打工的,什么规矩都得听他们
红尘漫步坊
2025-08-23 15:48:35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