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彭湃8岁的儿子彭士禄在汕头炮台监狱,披着麻袋片,光着脚,吃着霉饭,被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8-22 18:27:58

1933年,彭湃8岁的儿子彭士禄在汕头炮台监狱,披着麻袋片,光着脚,吃着霉饭,被折磨得枯瘦,这时出现了一位神秘老人。 1933年,8岁的彭士禄被关进汕头炮台监狱。这个衣衫褴褛的孩子,父亲是革命烈士彭湃。当时没人能想到,这个受尽苦难的孩子会成为新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 父亲牺牲后,彭士禄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在各地百姓家中辗转避难,但最终还是被捕入狱。年仅8岁的他,成为当时汕头监狱最年轻的政治犯。 几年后,彭士禄被转到广州感化院。出来后不久又遭逮捕,直到1940年才被组织找到。周恩来亲自接见了这个流浪多年的烈士遗孤,鼓励他继承父亲遗志。 1951年,彭士禄获得留学苏联的机会,学习化工机械专业。1956年,一纸调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陈赓大将在中国使馆问他是否愿意改学原子能专业,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962年,彭士禄开始主持核潜艇动力装置的研发工作。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团队手中只有极少的国外公开资料作参考。大部分成员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缺乏核专业背景。 彭士禄承担起教师的角色,手把手传授反应堆知识。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他们用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日夜不停地进行数据计算。团队成员轮班工作,手摇肿了起泡也不停歇。 最关键的时刻是反应堆功率试验阶段,每次提升功率都伴随着巨大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严重事故。彭士禄承担着巨大压力,最终决定继续试验。 1970年8月30日,当反应堆达到满功率运行时,整个试验现场沸腾了。四个月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同事们给彭士禄起了个绰号叫"彭拍板",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总是敢于承担责任,果断决策。面对别人称他为"核潜艇之父",他总是摆手拒绝,坚持说这是集体的功劳。 改革开放后,彭士禄转战核电领域。他主持建设了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为中国核电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即使到了80岁高龄,他依然经常出现在工地现场。 彭士禄曾说自己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造核潜艇和建核电站。从苦难童年到科学巨匠,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为国奉献。2021年3月,96岁的彭士禄与世长辞,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从监狱里走出的孩子,最终成为共和国的脊梁。彭士禄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人民日报《参与成功研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彭士禄:为核事业奋斗一生》

0 阅读:49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