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名气最大、作品普及最广的诗人,“谪仙人”李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不认字的小孩都能摇头晃脑背上几句“床前明月光”。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这么有名的人,大家似乎除了他的作品和个别轶事之外,对他的一切都知之甚少?比方说,我们都背过,李白是碎叶出生的,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可是他的父母为什么会去碎叶呢?
根据李白自己的说法,“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祖先曾“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这里说的“遭沮渠蒙逊难”指的是东晋安帝时期,李广十六代孙、凉武昭王李暠在敦煌一带被部众推戴为凉公。李暠死后,其子李歆继位,被沮渠蒙逊打败而死,家族中人四散奔逃。也就是说,李白自称是飞将军李广的后裔,而且是凉武昭王李暠这一支。这个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当时许多文人都认为李白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代孙。而唐朝皇帝自称为李暠后代,所以李白的意思就是:
我和李唐皇族是本家
但是根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凉武昭王李暠后代各支并没有李白这一家族,而且他在诗文中称呼李唐皇室的人为从祖、从叔、从兄、从侄……这些辈分按照李暠后代的记载来看,也全是错的。
关键是:李唐皇族,也不认有这门亲戚……
对于李白家族的身世,不同的说法很多。李阳冰说李白先祖曾“谪居条支”,范传正则说他家在隋末“被窜于碎叶”,隐姓埋名,神龙元年逃归蜀中,李白出生时才恢复李姓。但是根据墓志,神龙元年的时候李白已经五岁,说明李白并不是生在蜀中。
后来陈寅恪先生发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认为李白先世“本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说乃“诡托之辞”;而张书城在《李白家世之谜》一书中认为李白不是凉武昭王李暠后裔,而是李陵—北周李贤—隋李穆一系的后代。
总之,李白不是他自称的“皇帝本家”,他的身世即便不是“西域胡人”,也没有那么响亮。但是古人嘛,讲究出身、攀附祖宗也很正常。这一点倒不必苛责。
李白出生地目前认可度最高的是中亚碎叶,也就是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当时属于安西都护府。五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蜀地,居住在绵州昌隆县,也就是今天的江油。
李白的父亲名字和生平事迹均不详,因为他从西域迁居蜀中,蜀人以“李客”称之,也就是客人。他“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因为后来李白花钱如流水,到处旅游,因此大家推测他父亲有钱,又不是官员,还长途跋涉,那应该就是商人了。从李白的《万愤词投魏郎中》中可以看出,他还有一个弟弟,可能还有一个妹妹,但这一点不可考。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习剑术任侠,“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根据李白同时期人的诗文,他“少任侠,不事产业”“少任侠,手刃数人”。
感觉有点像唐朝富二代古惑仔?
就这样四处东游西荡,李白到了26岁还没结婚。为啥呢?因为他要搞一把大的!直到27岁,他终于搞到了这把大的,娶到了前任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
虽然李白有钱,但是在宰相门第面前显然不算啥,想娶宰相孙女,只能入赘,于是李白当起了许家上门女婿。李白对此应该是不太高兴的,在《少年行》中他就写过:“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李白虽然有了强力的妻族,但是并没有获得入仕的机会。他和许夫人一共度过了十年婚姻生活,生育了一儿一女。之后许夫人去世,李白作为赘婿,也没有理由再留在老丈人家了,只得搬出去,继续诗酒放诞、浪迹天涯。
不过此时李白毕竟还不到四十岁,很快他就续弦了一门继室。这位夫人姓刘,对功名利禄比较上心,很看不上李白整日喝酒作诗的风格,因此俩人应该是冲突不断的。李白对这个妻子也很不喜欢,他的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是这段婚姻期间写的,感觉是被妻子撵出去了。
后来俩人实在过不到一起去,就离婚了。李白甚至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痛斥刘氏为“会稽愚妇轻买臣”,把妻子比作在朱买臣贫贱时期离去的愚妇。看着吧,你早晚要后悔!
后来李白进入翰林,赐金放还后寓居任城(今山东济宁),遇到一名妇女,两人同居,还生了一个孩子。李白当时在山东兖州有大批田产,都交给了这位妻子打理,自己则出去云游了。如果他妻子上小红书,估计也会因为“老公的钱都给我管人还不回家”得到一票羡慕吧~
只可惜这位夫人五年后就不幸亡故了,没过几年好日子~
不过总体来说,李白的前几任婚姻要么出于利益,要么是搭伙过日子,真心即便有,也很有限。第三任妻子去世后,他可能已经不再对婚姻有什么期待,准备孑然一身终了了,然而此时,他恰恰碰到了一生挚爱。
李白有一次在开封梁园喝高了,一时兴起,挥笔在墙上写下《梁园吟》,据说还在墙下嘘嘘了一泡尿(划掉)。一位宗氏一看这首诗,十分喜欢,就花了重金买下了整座墙壁(和尿),因此留下了“千金买壁”的佳话。
宗氏不是一般人,她的祖父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宗楚客,可能李白命里犯宰相孙女吧。宗氏作为大家闺秀,懂得欣赏李白的诗,据说容貌也端庄秀丽,最重要的是她十分信奉道教,和李白的宗教信仰刚好契合!更厉害的是,她也崇尚隐居山林的生活!
李白一看,这不灵魂伴侣吗!俩人迅速结为夫妻,之后就在安史之乱时一起隐居庐山了。
就当你以为李白终于找到了真爱,从此可以琴瑟和鸣、白头偕老快乐过日子的时候,他又开始作了……
当时永王李璘在江陵奉玄宗旨意招募兵马,广纳贤才,也让使者韦子春邀请李白出山加入自己的幕府。此时距离李白被赐金放还已经12年了,他一听,觉得自己又行了!扶我起来,我还能当官!我还要平定天下!
然后他就告别了妻子宗氏,前去给永王李璘帮忙了。他还写了一首诗: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好家伙口气太大了,把自己比作佩六国相印的苏秦了,可见李白的抱负有多大。
但是仅仅一个月,唐廷内部就爆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唐肃宗李亨宣布李璘为“逆党”。就这样,刚入职一个月的李白,也成了叛国罪人。
有人说,才一个月,流程都没混熟,李白在里面应该牵扯不深吧?哎你太不了解这大哥了。李白进入永王幕府后,虽然主要工作是“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从事文案工作,但是他过于激动,写下了: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好家伙,这不是谋逆是啥?你让屁股还没坐稳的李亨怎么想?
所以李白被判为永王同党,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其罪“当诛”。
此时宗氏出手了,她利用自己家族的人脉,冒死奔走求救。经过多方努力,李白被定为“附逆之罪”,也就是从犯,被流放夜郎。
行至白帝城时,唐肃宗李亨以天下未宁,大下赦令,以示优恤,于是李白获得赦免,这也就是那首《早发白帝城》为何读来如此嗨皮的原因~
但营救出李白后,宗氏似乎和李白办了离婚,之后一心一意在庐山修道了。
李白和许夫人生的长子李伯禽应该是一直陪在李白身边,直到父亲去世,最后把李白安葬在了安徽当涂。李伯禽也在当涂定居,娶妻生子。他有一子两女,但儿子年轻的时候就走失了,两个女儿则嫁给了普通农民。
直到李白去世60年后,一位名叫范传正的人想要给李白重修墓地,一顿好找,才找到了李伯禽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李白的孙女。两个女孩已经对祖父没什么记忆了。经过商讨,李白的墓迁去了他仰慕的谢灵运读书的青山。
后来文人裴敬来拜谒李白的时候,已经找不到李白的两个孙女了,可能是去世了。李白唯一的女儿出嫁后早逝,史料上完全没有记载。而李白和山东的夫人所生的次子、他的弟弟妹妹们也在历史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仿佛谪仙人来人间大闹一场,飘然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