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最丑女演员”杨青到北影面试,监考老师对她说:“你的形象太差了,根本不适合做演员,但是我们还是会录取你!”当时杨青只顾着高兴,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8年的夏天,杨青走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考场,她站在那片宽敞的教室里,心里紧张得发抖,台下的老师们表情冷峻,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的时间似乎比别人更长。 她尽力演完了准备的小品,把一个进城找工作的乡下姑娘演得真切自然,动作笨拙却带着憨厚,眼神里有迷茫也有坚持。 表演结束,空气一度安静,就在她以为希望破灭时,主考官开口说她的形象太差,不适合当演员。 那一刻,她心头一凉,觉得梦想被摔在地上,可紧接着,那句出乎意料的话传来:他们还是会录取她,杨青愣住了,只顾着心里翻涌的喜悦,却没有想清楚背后的缘由,这一场面试,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岭。 杨青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忙于工厂的班次,常常顾不上她,童年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带大,长相在街坊口中总是话题,她的方脸、小眼睛和塌鼻梁常常成为邻居们的调侃。 上学后,同学们在课间背地里笑她,说她长得土气,虽然心里难受,她从不和别人争辩,只是低头读书,把注意力全放在成绩上。 语文课上她最爱朗读,常常在全班比赛里拿第一,课外活动里也会主动上台唱歌、表演,即使别人指指点点,她依然喜欢那种在舞台上的感觉。 等到升入中学,情况并没有好多少,漂亮的女孩总是更受欢迎,她依旧是人群中被忽视的那一个,一次学校汇演,她主动报名参加节目。 老师一开始并不看好,觉得她的外貌不适合站在台前,但杨青坚持要演,凭着认真和灵气,她的节目意外拿到最高分,那次成功让她第一次感受到,外貌之外的努力也能赢得尊重。 她真正下定决心要走上演员之路是在高三,周围人都觉得这是痴心妄想,劝她选择稳定的大学专业,将来做老师或者医生,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要的是舞台。 她报考过北京广播学院,也试过中央戏剧学院,次次都被挡在复试之外,理由都离不开形象问题,失望过、哭过,可她始终没有放弃,她开始更加努力地练台词、研究表情变化,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都一遍遍揣摩。 终于等到那一年,她把目标定在北京电影学院,笔试顺利通过,面试是她唯一的机会,尽管老师对她的外貌摇头,最后还是因为她的真诚和灵气选择录取。 后来她才慢慢明白,这个决定并非出于同情,而是因为学院看到了她身上独特的表演潜力,漂亮的演员从来不缺,真正能把人物演活的才稀罕。 进入北影后,杨青面临的压力并不小,班里同学个个都是俊男美女,许晴、蒋雯丽这样的名字一亮出来就自带光环,和他们相比,她显得格格不入。 可她从不气馁,别人排练一小时,她就泡上三小时,哪怕只是一个小角色,她也演得极认真,把动作和神态都揣摩到位。 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在“丑角”中有独特优势,一次话剧排练需要一个卖菜大妈,没人愿意接,杨青穿上花布袄就走上台,把观众逗得笑声不断,那一刻,她开始明白自己真正的位置。 毕业后,她并没有立刻迎来大角色,她跑了不少剧组,常常只能在角落里演小配角,1991年,她在电视剧《外来妹》里出演一个打工妹。 戏份不多,但她把角色的质朴和笨拙表现得极为真切,观众第一次记住了这个长相普通却有灵魂的演员,不久之后,她遇到了英达导演,英达看出她的特点,把她写进了喜剧作品中。 在《我爱我家》里,她饰演的小翠虽然只是个配角,却凭真实和幽默赢得观众的喜爱,接着在《候车室的故事》里,她又用自然不做作的表演让观众记住了王秀花。 观众喊她“中国最丑女演员”,听起来扎心,却是对她演技的一种认可,她自己也渐渐学会接受,外貌并不能决定一切,真正留下的总是作品。 事业逐渐稳定时,她的人生迎来新的转折,一次随团到德国,她结识了一位当地实业家,两人因兴趣相投逐渐走近,后来步入婚姻,婚后,她逐渐淡出娱乐圈,把更多精力放在丈夫的酒庄。 她学习德语,研究葡萄酒,从一个演员变成酒庄女主人,虽然离开了热闹的荧幕,她的生活依旧丰盈,偶尔她会回国客串角色,但更多时候,她在欧洲的庄园里享受宁静。 回望当年走进北影考场的自己,杨青应该早已想明白了,老师之所以录取她,不是因为她的脸,而是因为她能把一个普通人演活。 这个世界不可能人人都是明星脸,舞台也需要那些能扮演大妈、打工妹的小人物,她的坚持与才华,正好填补了那份真实。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北京青年报——杨青:一个人心有多大,戏才有多大
1988年,“中国最丑女演员”杨青到北影面试,监考老师对她说:“你的形象太差了,
如梦菲记
2025-08-22 16:20:50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