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征兵制度是啥样的,军饷又怎么发?看完才知道古代士兵真可怜 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当地官员去各家各户征兵的场景。 这时候,丈夫穿上盔甲上阵杀敌,妻子在家照顾家庭。 但放在古代那个场景,这身衣服可不是那么好穿的。 要说这征兵的规矩,简直就是个“生死簿”。 像嬴政在位的时候,搞了一个“连坐法”。 一家男丁只要抽中一个,剩下的也得跟着去。 这上阵杀敌就是刀枪无眼的,这么看起来,就不是征兵,更像是抄家了。 一家壮劳力全被拉走,地里的庄稼就没人管,老婆孩子就得喝西北风去。 古队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挖出的秦简里就写着,有个叫 “喜” 的士兵。 从十七岁征到五十六岁,一辈子没回过几次家,最后死在边关,尸骨都找不着。 到了汉朝,搞 “屯田制”,听着挺好,让士兵一边打仗一边种地,能自给自足。 但根据文献来看,似乎不是这样的。 丈夫被征兵,妻子孩子在家饿肚子。 至于“屯田”也是让士兵自带干粮去拼命。 而军饷,更是 “画饼充饥”。 明朝万历年间,辽东的士兵三个月没发饷,冻得直哆嗦,连盔甲都卖了换吃的。 有个叫熊廷弼的将领,写信给朝廷希望发点粮食。 但是“国库空虚”,所以只能被迫饿肚子。 更恶心的是,军饷就算发了,也落不到士兵手里。 士兵们的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 关键在民间,他们还看不起当兵的,叫他们 “丘八”。 就是将 “兵” 字拆开来看,跟土坷垃似的。 像高适写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士兵在前线断胳膊断腿,当官的在后方搂着美人喝酒。 打完仗论功行赏,大头都被将领拿去,士兵能混件新衣服就烧高香了。 退役回家就更惨了,田早被地主占了,老婆可能都改嫁了。 只能沿街乞讨,最后冻饿而死在路边。 统治者口口声声说 “军民一家”,实际上把士兵当牲口使唤。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为啥起义? 不就是因为误了期限要杀头,反正都是死,不如拼一把。 明朝末年,李自成的队伍里,一大半都是逃兵。 他们还说 “与其死在军营,不如死在战场”。 这些都是把人逼到绝路上,才会这么做的。 说到底,古代的征兵制度,就是用老百姓的命换统治者的江山。 所以说现在咱们看历史,不能只看那些英雄豪杰,也得看看这些普通士兵的遭遇。 他们没有名字,没有事迹,就像沙漠里的沙子,风一吹就没了。 可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沙子,才成就了古代的王朝。 当然我们了解他们的苦难,不是为了抱怨。 而是让大家明白,一个国家要想强大,首先得对得起自己的人民。 尤其是那些为国家流血流汗的人。 这大概就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育吧!
古代征兵制度是啥样的,军饷又怎么发?看完才知道古代士兵真可怜 看电视剧的时候,
闻语坦克
2025-08-22 11:28:41
0
阅读:255
漫漫长路一路有你
扯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