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架自杀式无人机,一辆疾驰的皮卡,一场持续数分钟的空中猎杀——乌克兰特种部队8月20日公布的现场视频,把俄军北方集团军副司令阿巴切夫遇袭的全过程赤裸裸展现在全球观众面前。 这段堪比战争大片的画面里,第一架无人机呼啸着撞进皮卡后车厢自爆,第二架盘旋确认车牌后精准补刀发动机,第三架更是直接钻入敞开的驾驶室引爆。 令人意外的是,这场精心策划的斩首行动最终竟演变成中国制造皮卡的意外“广告”。被三枚爆炸物连环命中的车辆骨架未散,重伤的阿巴切夫截肢保命,俄罗斯网民集体围观这辆“立功”的平民车辆。 袭击发生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雷利斯克地区的一条普通公路上,距离边境仅5公里。乌军事先掌握的情报精确到车型、车牌和行驶路线,显然做足了功课。 第一架无人机发现目标后尾随跟踪,突然加速俯冲贯穿后车厢爆炸,迫使车辆紧急停靠路边。 当车内人员试图撤离时,第二架无人机已抵达现场,它特意绕车一周拍摄车牌确认目标身份,随后直插发动机舱引爆。 最致命的是第三架:当救援车辆赶到时,它从敞开的车门钻进驾驶室内部自爆,完成致命补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三架无人机分工明确如同外科手术,乌军甚至没给救援留出黄金时间。 然而意外发生在最后一刻。尽管车辆被炸得面目全非,俄方随后证实阿巴切夫虽重伤截肢却奇迹生还。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迅速转向那辆被炸成废铁的皮卡——多个消息源显示其疑似中国品牌。 俄罗斯网民纷纷调侃“中国车比防弹车靠谱”,戏称该车“成功通过实战测试”。这种民间调侃背后藏着残酷现实:俄军将领在自认安全的二线区域疏于防护,连基础防弹车辆都未配备,最终竟靠民用车辆保命。 阿巴切夫绝非普通军官。这位达吉斯坦籍中将战功赫赫,从车臣战争、格鲁吉亚战役到叙利亚战场均有其身影,2022年更因指挥夺取北顿涅茨克等城市获普京亲自授勋“俄罗斯联邦英雄”。 如此高级将领遇袭地点却耐人寻味:不在激战前线,而在距前线5公里的“安全区”。这暴露俄军两大漏洞:高级指挥官行踪遭情报渗透,边境防御存在致命盲区。 乌军斩首战术已悄然进化。战争初期俄将领频遭狙杀是因通讯混乱被迫亲赴前线,但自2023年苏罗维金整军后,乌军将猎杀战场转向俄境内纵深。 今年4月俄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莫斯卡利克在莫斯科郊外汽车爆炸身亡,7月俄海军副司令古德科夫在库尔斯克州遇袭殉职。 加上此次阿巴切夫事件,显示乌军特种作战与无人机已形成组合拳,专攻俄军后方薄弱环节。袭击时间点更暗藏玄机。 8月15日特朗普与普京刚结束阿拉斯加峰会讨论停火可能,乌方此举被解读为“战场抢话筒”。泽连斯基半年前曾松口愿意有条件谈判,但俄方坚持领土要求。 乌军此时展示斩首能力,既向西方证明自身价值,又对俄传递“能随时打击纵深目标”的信号,把库尔斯克公路变成外交博弈的延伸。 阿巴切夫乘坐的焦黑车架仍斜在路边,三架无人机的残骸散落周遭。这幕场景浓缩了现代战争的悖论:昂贵的高级将领性命竟依赖廉价民用车辆保全,价值数万美元的无人机险些终结俄军指挥链。 当俄罗斯网民热议中国制造时,俄军急需反思为何总让将领暴露在刀锋之下——毕竟下一次,未必还有皮卡能挡住钻入驾驶室的死神。 参考资料:俄军副司令遭袭,视频曝光 2025-08-21 11:55·红星新闻
三架自杀式无人机,一辆疾驰的皮卡,一场持续数分钟的空中猎杀——乌克兰特种部队8月
观今言史啊
2025-08-22 11:22:36
0
阅读:56
三个石头
长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