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网红景点如此火爆,那么古代的热门景区多吗? 大家出门旅游,总爱打卡各种 “网红景点”,拍照发圈特热闹。 别以为这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也有自己追捧的 “网红景点”,每到节假日,去的人比现在热门景区还多。 最早火起来的 “网红景点” 得算唐代的曲江池,这地方在长安城南边,本来是个天然池塘,后来朝廷派人整修,慢慢变成了风景超美的地方。 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爱往这儿跑。 曲江池的水特别清,周围种满了柳树和桃树,春天桃花开的时候,一片粉粉嫩嫩的,风吹过还飘着花瓣,跟仙境似的。 夏天柳树成荫,坐在树下乘凉,看池子里的小船划过,别提多舒服了。 唐代文人尤其喜欢曲江池,考完科举的读书人,准会来这儿聚会。 大家坐在池边的亭子里,喝酒写诗,还会把酒杯放在小船上,让船顺着水流漂,漂到谁面前谁就喝酒作诗,这叫 “曲水流觞”,特别有雅趣。 当时好多大诗人都写过曲江池的诗,比如杜甫就写过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就是曲江池春天的热闹景象。 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池边游玩,文人墨客在一旁吟诗作对,场面特别热闹。 不光文人爱来,皇室贵族也常来曲江池玩,皇帝会在池边建的宫殿里设宴,邀请大臣们一起赏花喝酒。 有时候还会开放宫殿周围的场地,让老百姓也能进来玩,这时候曲江池里到处都是人,比赶集还热闹。 曲江池旁边还有个大雁塔,考完科举的状元,会带着同科的进士去大雁塔题名,这叫 “雁塔题名”。 题完名再去曲江池庆祝,成了当时的固定流程,也让曲江池成了 “功名” 的象征,更多人愿意来这儿打卡。 到了宋代,“网红景点” 的接力棒就传到了西湖。 杭州的西湖比曲江池还大,风景也更丰富,有山有水有亭台,不管什么时候去,都有不一样的景色,慢慢成了全国闻名的好地方。 春天的西湖最热闹,苏堤和白堤上的桃花、柳树都开了,远远望去一片红绿相间。 游客们有的在湖边散步,有的坐着小船在湖里游,船夫还会一边划船一边讲西湖的故事,比如白蛇传里的断桥,听得人入迷。 宋代文人也爱西湖,苏轼在杭州当官的时候,就主持修了苏堤,还写了好多夸西湖的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就是他写的。 这句诗一出来,更多人知道了西湖的美,都想来看看这 “比西施还美” 的湖。 那时候去西湖玩的人太多了,街上还出现了专门卖 “旅游图” 的小贩。 这种图是用宣纸画的,上面标着西湖的景点、坐船的码头、吃饭的馆子,还有哪条路好走,跟现在的旅游攻略地图一模一样,特别实用。 游客买一张 “旅游图”,就能照着图找景点,不用怕迷路。 有的图上还画着西湖十景的小画,比如 “三潭印月”“断桥残雪”,就算没到过那些地方,看着图也能想象出大概的样子,特别受欢迎。 西湖边的小吃也特别多,有卖藕粉的、卖桂花糕的,还有现做的鱼羹。 游客逛累了,坐在湖边的小店里,点一碗鱼羹,配块桂花糕,看着湖景慢慢吃,感觉比现在的网红餐厅还惬意。 到了晚上,西湖也不冷清,有的游客会坐夜船游湖,船上点着灯笼,看湖面倒映的灯光,听远处传来的琴声,特别有意境。 湖边还有卖花灯的,晚上点亮了挂在船上,整个西湖都亮晶晶的。 不光老百姓爱来西湖,当官的也常来,岳飞在杭州的时候,就常去西湖边的岳飞庙附近散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在西湖边建了岳王庙,现在也是西湖的热门景点之一,这都是从宋代传下来的。 那时候西湖的 “网红效应” 有多强?好多外地人专门从千里之外赶来杭州,就为了看一眼西湖。 有的人为了能多玩几天,还会在湖边租房子住,跟现在的 “深度游” 差不多,就想把西湖的美景看个够。 古人的 “网红景点” 一点不比现在差,唐代曲江池有文人雅趣,宋代西湖有美景和实用的 “旅游图”。 要是能穿越回古代,去曲江池参加文人聚会,再到西湖边拿着 “旅游图” 打卡,说不定比现在旅游还有意思呢。
碧波荡漾处,美人倚栏笑。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