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军官陈济棠看上了戏子莫秀英,得知她身上有两处特别,认为她旺夫益子,赶紧向她求亲,不料,莫秀英竟告诉陈济棠,她正是因为4年不育才被夫家休出门的! 1918年的广东,发生了一段令人感慨的缘分。那年28岁的粤军军官陈济棠,遇见了一位18岁的年轻女子莫秀英。 莫秀英当时刚被夫家休弃,处境艰难。陈济棠却对她一见倾心,决定娶她为妻。 当陈家张罗着准备婚事时,莫秀英却低着头,声音很小地说出了一个心结:“我……我生不出孩子。” 她担心这个缺陷会再次成为被嫌弃的理由。没想到,陈济棠听后只是摆摆手,温和地笑了笑:“我爱的是你这个人。 我看你有旺夫相,这就够了。”这句话像一道暖流,瞬间融化了莫秀英心中的坚冰。 莫秀英的身世颇为坎坷。她出生时家境已不如从前,因为是女孩,从小就不受重视,被送到外婆家寄养。 还没满14岁,外婆就把她嫁给了当地一个姓李的富户。莫秀英长得好看,新婚时丈夫对她还算客气。但在李家,她始终小心翼翼,低眉顺眼地伺候着丈夫和婆婆,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更不幸的是,嫁入李家六年,莫秀英一直没有怀孕。她不知道生不出孩子未必是她的问题,但婆婆和丈夫却把“无后”的罪责全推到她身上。 最终在婆婆的怂恿下,丈夫狠狠踹了她一脚,扔给她一封休书,把她赶出了家门。 被休弃的莫秀英,回想起自己从小被轻视、如今又被抛弃的命运,忍不住掩面痛哭。但生活还得继续。 幸好她从小学过唱戏,有一技之长。走投无路的她,只好加入了一个戏班,靠登台卖艺为生。 莫秀英是个要强的人。在戏班里,她比别人更刻苦地练功。加上她相貌出众,很快就在戏班里崭露头角,成了台柱子。她的演出场场爆满,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其中就包括陈济棠。 那时追求莫秀英的人不少,但她都没动心。唯独对这位比她大十岁、当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连长、甚至有些落魄的陈济棠,她生出了好感。 陈济棠也对莫秀英情有独钟。他比较相信命理,仔细观察莫秀英后,觉得她身上确有不凡之处。他甚至特意向自家大哥请教,大哥的分析更让他坚定了娶莫秀英的决心。 所以当陈济棠向莫秀英求婚,而莫秀英鼓起勇气坦白自己因“不能生育”被休的往事时,陈济棠没有丝毫犹豫,反而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再次表明心意。莫秀英感动得热泪盈眶,终于点头答应了婚事。 说来也神奇,莫秀英嫁给陈济棠后,竟然接连生下了十一个孩子,彻底打破了“不能生育”的魔咒。 成为母亲后,莫秀英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她和陈济棠的七个儿子、四个女儿中,后来出了四位博士、两位硕士。 其中儿子陈树柏最为杰出,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后来还在美国创办了国际科技大学。陈树柏回国时,曾受到高度评价,对方肯定了他父亲陈济棠治理广东时的建树。 在莫秀英的辅佐下,陈济棠的事业也蒸蒸日上。短短十年间,他从一个普通军官成长为权倾一方的“南天王”,主政广东。 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意和敬重,陈济棠甚至在海口市用莫秀英的名字命名了“秀英区”和“秀英码头”,这份情意可见一斑。 成为军官太太的莫秀英,并没有安于享乐。她更加努力地学习新知识,积极为丈夫出谋划策。在陈济棠主政广东期间,她提醒丈夫,要赢得民心,必须多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 她借鉴苏联的经验,向陈济棠提出了建设广东的三年计划。他们大力发展实业,修建发电厂、海珠桥;增设中小学,建立医院;督办中山大学五山新校舍、爱群大厦等基础工程。这些设施,很多直到今天仍在发挥作用。 莫秀英为广东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声望越来越高,被人们尊称为“广东之母”。 抗战爆发后,陈济棠带着家人避居香港。日本人多次上门威逼利诱,企图拉拢他。关键时刻,又是莫秀英站出来,提醒丈夫要挺直脊梁,绝不能当汉奸,坚守了民族气节。 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的奇女子,在抗战胜利后不幸罹患癌症,最终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 莫秀英的去世对陈济棠打击极大,他日夜思念妻子,为她写下了近两千首悼念诗篇,字字句句饱含深情。后来陈济棠去世,后人遵照其遗愿,将他与莫秀英合葬在湛江的湖光岩。 莫秀英的一生,从一个被休弃的下堂妻,逆袭成为受人敬仰的“广东之母”。除了丈夫的支持,更关键的是她自身那颗永不停息的进取之心。 她不畏艰难,不惧战火,在动荡的年代里,凭借自己的聪慧、胆识和坚韧,不仅成就了自己,也辅佐丈夫造福一方,留下了令人敬佩的传奇。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