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知青杨俊在云南傣乡被马蜂蜇伤眼睛,傣族大嫂用奶汁给他疗伤。哪料,大嫂

史面的楚歌 2025-08-22 07:21:34

1974年,知青杨俊在云南傣乡被马蜂蜇伤眼睛,傣族大嫂用奶汁给他疗伤。哪料,大嫂却此被丈夫抛弃。杨俊娶了大嫂,带她回城。岳母流泪塞给她300元:“想家了就回来。” 1974年夏天,云南傣族寨子里发生了一件改变两个年轻人命运的事。成都知青杨俊在田里干活时,不小心惊动了树上的马蜂窝。 成群的马蜂扑向他,蜇得他浑身是包,眼睛肿得睁不开。寨子里的人都知道,马蜂的毒很厉害,得赶紧想法子解毒。 这时,有人想起傣族的老法子,用奶水涂抹伤口能解毒。恰巧寨子里的明玉大嫂刚生完孩子,奶水正足。 杨俊疼得受不了,也顾不得多想,就去找明玉帮忙。明玉看他疼得直冒冷汗,二话没说,转身进屋端出一碗奶水。 她看杨俊自己够不着后背的伤口,还主动帮他涂抹。杨俊心里又感激又过意不去,连声道谢。 谁也没想到,这件好心帮忙的事,却给明玉惹来了大麻烦。 她丈夫在外面听到风言风语,说自家媳妇和知青不清不楚,气得冲回家。他不听明玉解释,认定她做了丢人的事,对着明玉又打又骂。 明玉被打得浑身是伤,心也凉透了,最后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好好一个家,就这么散了。 杨俊养好伤后去还碗,发现明玉家大门紧闭。邻居们悄悄告诉他事情原委,杨俊听了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 他觉得都是自己连累了明玉,从那以后,就常去明玉娘家帮忙。挑水、砍柴、干农活,有什么重活他都抢着干。明玉开始还躲着他,后来看他真心实意帮忙,也就慢慢接受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在互相帮衬中生出情意。杨俊告诉明玉,想和她一起过日子。明玉既感动又犹豫,自己带着孩子,又是离过婚的人,怕拖累杨俊。 但杨俊态度坚决,他说看中的是明玉的善良和坚强。 1979年,知青返城的政策下来了。杨俊对明玉说:“跟我回成都吧,咱们重新开始。 ”明玉看着怀里熟睡的孩子,又看看杨俊真诚的眼睛,终于点了头。临走那天,明玉的母亲拉着女儿的手直掉眼泪,偷偷塞给杨俊三百块钱,哽咽着说:“孩子,要是想家了,过得不如意,就回来……” 杨俊把明玉和孩子紧紧护在身边,郑重地对岳母说:“您放心,我会一辈子对明玉好,绝不让她受委屈。”火车开动时,明玉望着熟悉的寨子越来越远,心里七上八下。 初到成都,高楼大厦看得明玉头晕眼花。杨俊耐心地带她熟悉新环境,教她说城里话。 公婆起初对这个傣族儿媳有些陌生,但看到明玉勤快能干,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对孩子也细心,慢慢就打心眼里接受了。 明玉把傣家的好手艺带到了成都。她做的竹筒饭、菠萝饭,飘着独特的清香,街坊邻居尝了都赞不绝口。 后来她在巷子口摆了个小摊,专卖傣家特色小吃。米线酸辣开胃,糯米团子香甜软糯,生意越来越红火。 几年过去,小摊变成了小店。明玉和杨俊起早贪黑,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孩子上了学,成绩不错;公婆身体硬朗,常来店里帮忙。每当夕阳西下,小店飘出饭菜香,一家人围坐吃饭时,杨俊和明玉总会想起傣寨的竹楼、袅袅炊烟。那些曾经的苦难,如今都化作了相视一笑的温暖。 真情就像傣乡的米酒,初尝微涩,细品回甘。它能让成都小伙在傣寨落地生根,也能让傣家女子在异乡绽放光彩。岁月流转,唯有真心相待的人,才能把日子酿出最醇厚的滋味。

0 阅读:0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