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彭湃8岁的儿子彭士禄在汕头炮台监狱,披着麻袋片,光着脚,吃着霉饭,被折磨得枯瘦,这时出现了一位神秘老人。 这位老人其实是彭湃的战友,冒着生命危险来探望烈士之后。他偷偷塞给彭士禄几块饼干,低声说:“孩子,一定要活下去,你父亲是为革命牺牲的英雄!” 小士禄抹去眼泪,把这句话深深埋进心底。谁能想到,这个披着麻袋片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中国核潜艇的首任总设计师? 童年的彭士禄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父母牺牲后,为了躲避国民党“斩草除根”,他被辗转寄养在20多户百姓家里。8岁被捕入狱,成了当时最小的政治犯。 后来被关进广州感化院,出来后又再度被捕。直到1940年,周恩来终于找到这个流浪多年的孩子,握着他的手说:“终于找到你了!你要好好学习,为你爸爸争光。”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机会。本来学的是化工机械,没想到1956年突然被召到中国使馆。陈赓大将问他:“中央决定派一批留学生改学原子能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毫不犹豫:“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这一句话,让他的人生彻底转向。 1962年,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那时候中国搞核潜艇,真是一穷二白啊!他们手里只有5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加上一个玩具模型。团队里大多数人刚毕业,学的还不是核专业。彭士禄干脆当起老师,给大家开课讲反应堆知识。 没有计算机,他们就靠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硬是计算出十几万个数据。为了验证一个参数,大家没日没夜“三班倒”,手摇肿了、起泡了也不停下。彭士禄后来回忆:“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彭士禄有个响当当的绰号叫“彭拍板”。在反应堆试验最关键阶段,每提高一档功率险情就越多,大家都悬着一颗心。 彭士禄力排众议:“继续提升!” 1970年8月30日18时30分,当指挥长何谦眼含热泪宣布“反应堆主机达到满功率指标”时,整个大厅都沸腾了。4个月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彭士禄经常说:“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这种担当精神,让整个团队都有了主心骨。 核潜艇成功后,有人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坚决拒绝:“核潜艇工程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工人集体努力的结晶,我只是一枚螺丝钉。” 改革开放后,彭士禄又转战核电领域。他力排众议选择压水堆路线,负责引进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后来又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他说自己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直到80岁高龄,这位“彭大胆”依然奔波在核电站建设一线。晚年他动情地说:“我有三个愿望:一是盼祖国早日拥有更加强大的核潜艇力量;二是盼望祖国早日成为核电强国;三是盼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绣着中国核潜艇的海军军帽。这位从监狱里走出来的孩子,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来源:人民日报《参与成功研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彭士禄:为核事业奋斗一生》
1933年,彭湃8岁的儿子彭士禄在汕头炮台监狱,披着麻袋片,光着脚,吃着霉饭,被
帝王心术
2025-08-22 00:09:44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