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赫鲁晓夫诬陷斯大林。挖了他的坟墓,烧了他的尸体,撒了他的骨灰,全苏联人都赞同?他也绝对不是无辜的,苏联的灭亡他绝对有责任。 1956年的那个春天,莫斯科的天还冷。 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外积着雪,街上的宣传画还挂着斯大林的头像,穿军大衣的老头们走过时,还是会摘下帽子,嘴里嘟囔一声“同志”。 可在宫里的某间密闭会议室里,赫鲁晓夫正站在讲台前,念一份没人敢接话的报告。 可你要说赫鲁晓夫真的是来伸张正义的,那也未必。 他跟斯大林之间的账,从来就不是一笔。这人出身底层,早年干过钳工,修过矿井的水管。1918年当布尔什维克的时候,他谁都不认识,只知道“跟党走”。 靠着一股拼劲,从区委书记一路干到莫斯科市委,他走得并不快,但每一步都踩得结实。 他在大清洗的高潮期是响应最响的那拨人之一,红场上那些“消灭敌人”的演说词,就是他写的。谁被抓、谁被枪决、谁的家人被流放,他都在名单上签过字。 他不是旁观者,他就是执行人。 所以他对斯大林,既有敬,也有怕。他当然知道斯大林用人是怎么个手法——今天让你喝伏特加,明天就让你写交代材料。 可赫鲁晓夫又没得选,他知道,爬得高的前提是装得乖。 他不光嘴甜,手也快,在乌克兰任上稳住了快被整垮的地方班子,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线拿着地图亲自指挥调兵,弄得自己都快断了气。 他是玩命干出来的。 但有一件事,他一辈子没放下,那是关于他的大儿子,列昂尼德。 1943年,他的飞机被德军击落,落地没多久就失联了。战报上写的是“牺牲”,可赫鲁晓夫收到的内部消息却说,儿子是被德国人俘虏后投降的。 斯大林震怒。 赫鲁晓夫不信,四处打听,最后确定人是被秘密抓回来送上了军事法庭。 他求过贝利亚,求过马林科夫,还跑到斯大林办公室去哭。 斯大林看着他哭,脸都没变一下:“如果是我的儿子,我也会照规矩办。”赫鲁晓夫当时就没再说话,只是回办公室后关了门,坐了一整夜。 列昂尼德被处决了。 什么理由,什么判词,赫鲁晓夫都记不清了。 他只记得儿子最后一次打电话来,是问能不能请一天假,去给妹妹过生日。 那天之后,他开始变了。 他在公开场合照样称颂斯大林是伟大导师,照样写文章说党的光辉照耀世界,但他的眼神变得冷了。每次去红场给斯大林献花,他都只站在一边,看着别人鞠躬。 偶尔有旧友说起列昂尼德,他就点根烟,说:“过去的事了,不提。” 但他提。他记着。他在心里算账。 1953年,斯大林死的时候,赫鲁晓夫在下葬现场没掉眼泪。 他穿着军大衣,在人群里站得笔直,表情比谁都沉。那时候没人知道,他已经开始和马林科夫结盟,一点点把贝利亚推向绞刑架。 他动作不快,但够狠。 马林科夫这个人软弱,没撑多久,也被他绕着圈子给绕下去了。 到了1955年年底,赫鲁晓夫手里已经握着足够多的牌。 波斯别洛夫那边送来一大摞审查材料,档案里列着1937到1940年的冤案数字:六十八万人被枪决,一百多万人失踪,苏共中央几乎整个被换了血。 那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每个高层心里都清楚。他们都怕,但都想有人替他们出面讲这段烂账,赫鲁晓夫这时候站出来,说,我来讲。 这不是为了清白,是为了接手。 他用了五个小时,在二十大闭幕的那场秘密会议上念完了那份报告。他说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说他连战争都是按地球仪打的,说他听不得任何一句不同意见。 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平静,像在念悼词。 没人敢鼓掌。也没人敢走神。 底下坐着的,有当年拍过斯大林马屁的,有签过处决名单的,也有被差点牵连进去的。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些事,只是从没想到,有一天会在会场上,被摊开来说。 报告传了出去,虽然打了“秘密”两个字,但很快全国都在传。 印刷厂没日没夜地印,基层党委一批一批地念。大学讲堂上,工厂食堂里,到处都是赫鲁晓夫那段话的片段。人们先是震惊,然后是嘀咕,再后来,有的开始拍手叫好,有的却把家里斯大林的像挂回了墙上。 在格鲁吉亚,事情更激烈。 那是斯大林的老家,人们上街游行,喊着“为斯大林平反”“打倒赫鲁晓夫”。 局势失控,警察开始开枪,几十个人倒在血泊里。赫鲁晓夫听说这事的时候没发火,只是摆摆手说,让内务部处理。 到了1961年,他做了个更狠的决定:把斯大林从列宁墓里挪出来。 那天早上红场封路,墓门紧闭,几个士兵抬着石棺悄悄移了出去。 有播音,没有花圈,连党报上都没写一句话。斯大林的名字被从城市中剔除,雕像被拉倒,连“斯大林格勒”都改了名,成了伏尔加格勒。 这是赫鲁晓夫亲自点头定下的。 有人说他是在报私仇,也有人说他是在清洗过去。但说到底,他是在接管权力。他要用这一场“清算”来告诉所有人:旧的过去结束了,新的秩序从他开始。 但这个新的秩序,也没有维持太久。 1964年,他被布雷日涅夫一伙人悄悄架下台。 没有审判,没有曝光,他被安排住在郊外的别墅里,种菜,看报,偶尔写写回忆录。 他的结局,比他见过的大多数人都好。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