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欧会晤没有实质性突破本次美乌欧会晤无疾而终,显示了当今欧洲尴尬的现状:直接掀桌子、拒绝美国调停俄乌冲突不敢,直接接受美国调停俄乌冲突则心有不甘。自己在背后出钱出力,饱受难民冲击,到最后,却成了美俄博弈桌子上的一盘菜,处境相当可怜。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这几年里,欧洲可没少忙活。为了支持乌克兰,欧洲各国纷纷解囊,掏出巨额资金援助乌克兰,从军事装备到民生保障,一笔笔钱如流水般花出去。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统计,自 2022 年 2 月俄乌冲突爆发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欧洲已成为乌克兰的最大援助方,共提供了 1320 亿欧元的财政、军事和人道主义援助 。欧洲还承受着大量乌克兰难民的冲击,无数背井离乡的乌克兰人涌入欧洲,给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治安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能源领域,欧洲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导致自身能源供应短缺,工厂因缺气停电减产甚至停产,民众面临能源价格飙升的生活困境,德国等主要经济体已连续两年出现经济负增长。
欧洲如此不遗余力地投入,本以为能在俄乌问题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可现实却狠狠地打了脸。美国在这场冲突中始终掌握着主导权,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和决策对局势走向起着关键作用。在这次会晤中,欧洲希望推动以停火为前提展开谈判,可特朗普却坚持 “边打边谈”,他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节奏促成俄乌达成某种协议,对欧洲的核心诉求置若罔闻。在安全保障问题上,美国也不愿承担更多责任,反而把担子往欧洲身上推,强调欧洲是 “防御第一线”,应承担更多安全保障责任,至于美国具体会扮演什么角色,却含糊其辞。这让欧洲各国心里直发慌,毕竟没有美国明确的支持承诺,所谓的安全保障就像空中楼阁。
欧洲想直接掀桌子、拒绝美国调停俄乌冲突,根本不敢。北约体系下,美国牢牢把控着欧洲的安全防务,欧洲国家在军事上严重依赖美国的情报、武器装备和军事指挥体系。一旦与美国在俄乌问题上彻底闹掰,欧洲的安全将陷入巨大危机,美国甚至可能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把欧洲独自暴露在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之下。而且,欧洲众多军工企业依赖美国的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在国防工业上也难以脱离美国独立发展。
但要是直接接受美国调停俄乌冲突,欧洲又心有不甘。欧洲为这场冲突付出了这么多,却在解决冲突的关键进程中被美国边缘化。美俄之间的高层互动频繁,从阿拉斯加会晤到特朗普与普京的多次通话,欧洲都只能在一旁眼巴巴看着,几乎没有实质性参与到核心谈判中。美国提出的一些涉及俄乌冲突解决方案的设想,比如领土交换等提议,没有充分考虑欧洲的利益和立场,这让欧洲觉得自己被美国当成了随意摆弄的棋子。欧洲不想仅仅成为美俄博弈中的配角,不想让自己的利益被大国随意牺牲。
欧洲的这种尴尬处境,其实早有根源。在军事上,北约长期主导欧洲安全事务,使得欧洲自身军事力量发展受限,缺乏独立应对重大安全挑战的能力。经济上,欧洲内部市场整合不够完善,在能源等关键领域对外部依赖严重,难以形成强大的经济合力来支撑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外交决策上,欧盟 “全体一致” 的决策机制繁琐低效,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时,很难迅速形成统一且有力的外交行动。
如今,欧洲就像陷入了一个两难的泥沼,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自己在俄乌冲突中出钱出力、饱受冲击,却在美俄的这场博弈中,成了桌子上一盘任人挑选的菜,处境相当可怜。未来,欧洲若想改变这一局面,必须重新审视自身与美国的关系,努力提升自身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否则,恐怕只能继续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艰难求存,看着自己的利益一点点被侵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