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1420年,朱棣将3000宫女处刑。行刑时,他亲临现场。一位宫女熬不住刑,对其破口大骂:“我们何罪之有?” 朱棣出生在1360年,那时候他爹朱元璋正忙着打天下,建立明朝。朱棣是老四,从小就跟着父亲学打仗,练就一身本事。洪武三年,他十岁就被封为燕王,去了北平镇守边疆。那地方靠近蒙古,朱棣天天操心防御,扩建城池,训练士兵,日子过得挺充实。朱元璋晚年立了孙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表面上没说什么,心里估计有想法。他娶了徐达的女儿为妻,这门亲事帮他稳固了地位。朱元璋死后,朱允炆上台,开始削藩,其他叔叔们不是被抓就是自杀,朱棣一看不对劲,就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起兵。这场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死伤几十万,朱棣靠着军事才能,一步步南下。 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他就登基了,改元永乐。刚上台,他就大刀阔斧清除建文旧臣,方孝孺被灭十族,杀了八百多人,其他忠臣的妻女被送去教坊受辱。朱棣不光杀戮,还建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员,抓人审讯,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他迁都北京,花大力气修宫殿,派郑和下西洋七次,带回不少宝贝,扩大了明朝影响。五次亲征蒙古,带五十万大军北上,打击鞑靼和瓦剌,边疆暂时稳了。他编《永乐大典》,那是部大百科全书,保存了不少文化。但这些政绩背后,是老百姓的负担重,国库空虚,北征耗费巨大。 朱棣的统治风格强势,他不信任很多人,总觉得有人要害他。徐皇后1407年病死后,他没再立皇后,转而宠爱朝鲜来的权贤妃。她聪明,会吹箫,朱棣很喜欢。1410年,权贤妃在北征归途死掉,朱棣伤心,有人说她是被吕妃毒死的。朱棣不查清楚,就杀了涉案太监和银匠,用烙铁折磨吕妃一个月才让她死,牵连杀了几百人。这事显示他猜忌心重,动不动就株连。 永乐十八年,王贵妃暴死,这时候宫里又爆出贾吕和鱼氏与宦官结对食的事。她们是朝鲜贡女,怕事就上吊了。朱棣不依不饶,抓她们身边的宫女审问,那些宫女受刑后乱招供,说后宫有人想谋害皇帝。这下朱棣彻底发火,扩大抓捕,牵连近三千宫女,全是从全国选来的年轻女子。他下令用凌迟处死她们,还亲自监刑。其中一个河北宫女在受刑时骂他“我们何罪之有”,朱棣更怒,加快处决。整个过程杀了近三千人,宫殿被雷击毁了,他也不停手。还让人画贾吕与宦官的图示众。这事记录在朝鲜史书里,明史避而不谈,显示朱棣晚年暴戾。 朱棣的屠杀不只这一次,早年他就杀过一百多宫女和宦官,原因类似,都是后宫秘密。史书说这些宫女和宦官结伴,是为了互相照顾,没实质行为。但朱棣年纪大了,身体衰弱,可能觉得丢脸,就借口清洗。两次事件加起来,死掉三千人以上,这在历史上少见。朱棣的举动反映他权力欲强,容不得一点怀疑,宁杀错不放过。 朱棣没停下脚步,继续北征蒙古。从1410年到1424年,他五次带兵出塞,打击鞑靼和瓦剌。第一次北征,他击败本雅失里,杀了不少蒙古头领,但明军也损失大,粮草跟不上,士兵饿死冻死不少。第二次针对瓦剌,杀了马哈木,瓦剌势力弱了。第三次追击阿鲁台,没抓到人,但震慑了蒙古各部。第四次又打阿鲁台,蒙古人逃得快,明军空手而归。第五次北征,朱棣六十四岁,还坚持上阵,带大军到漠北,鞑靼人避战,他没打成大仗。 北征途中,朱棣染病,病情加重。1424年八月,他在榆木川病死,享年六十四。死前,他下令三十多宫女殉葬,包括朝鲜贡女韩氏。她们吃完饭就被吊死,这习俗从他开始。朱棣尸体运回北京,葬在长陵,庙号先是太宗,后改成祖。他的统治扩大了疆域,但杀戮太多,消耗国力。继位的朱高炽停止北征和下西洋,休养生息。
朱棣也挺离谱的,靖难起家,带着一大帮蒙古人造反,军队里蒙古人的比例比当年蒙古人南
【28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