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潘木匠看到15岁女儿被日军凌辱致死,他痛哭流涕找到192师长胡达说:

海边观潮客 2025-08-20 13:27:01

1938年,潘木匠看到15岁女儿被日军凌辱致死,他痛哭流涕找到192师长胡达说:“胡师长,我有一条计谋,可以全歼城内的日军。”胡达听了计谋后觉得可行,马上部署兵力隐蔽伏击,一举全歼了700多名日军。 1938年初冬,杭州富阳县城笼罩在血色阴霾中。 日军铁蹄踏破城门后,烧杀抢掠的暴行持续了七天七夜。 富阳城已经成了人间地狱。潘木匠那个平日里总是笑声脆生生的女儿,死得那样惨,老潘心都被掏空了,蹲在角落里像块被寒风吹透的石头,眼泪流干了,只剩下眼睛里一片瘆人的死灰。他盯着女儿冰冷的身体看了很久很久,牙关咬得咯吱响,这口气不能就这么咽下去!血海深仇,得报! 胡达的192师一直在外围跟鬼子周旋。这仗打得憋屈!老潘瞅准机会,趁夜摸黑找到了胡师长那个临时指挥所。人还没开口,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里全是血泪。他把女儿的遭遇一五一十说了出来,那声音哑得像破锣,字字都带着血沫子。胡达听得拳头攥紧,骨节发白。老潘接着说:“胡师长,鬼子占了城,气焰嚣张得很,但他们补给缺!尤其水!我知道一个法子...” 老潘手指头蘸着水,就在粗糙的地图上划拉开了。富阳城里就那么几口水井能喝,他天天在城里做活,熟门熟路。他盘算着,鬼子挨了几天饿又抢不到东西,火气更大。这会儿咱们要是故意放个破绽出去,比如让小股队伍去“骚扰”北边的水井,装成抢水失败慌慌张张撤退的样子?鬼子肯定以为是软柿子,绝对会倾巢出来追! 胡达两眼放光:“妙啊!这是个口袋阵!”他立刻拍板,连夜安排。大部分主力悄没声息地埋伏在城外选好的那片低洼林子里,那是鬼子追出来的必经之路。林子背靠小河,泥泞得很,正好限制鬼子的铁王八(坦克)活动。 另一边,派出一支胆大心细的队伍,天蒙蒙亮时真就照老潘的计策,在鬼子喝水的北井边乒乒乓乓打一阵,弄出挺大动静,然后胡乱放几枪,“狼狈”地往南撤。鬼子哨兵看得真真的,得意得很啊——“支那兵不行,连口水都抢不到!” 带队的鬼子军官大手一挥,“追!杀光他们!” 几百号鬼子兵,吵吵嚷嚷,真就一股脑涌出了城,嗷嗷叫着追那支“溃兵”。追着追着,一头扎进了那片死寂的林子里。他们根本没注意脚下越来越泥泞,路越来越窄。埋伏了一夜的国军将士,眼见着鬼子的钢盔在远处闪动,近了,更近了...胡师长一声令下:“打!” 刹那间,枪炮齐鸣!密集的枪子儿跟雨点似的从四面八方泼过来,手榴弹在鬼子堆里炸开花!鬼子兵一下子全懵了,完全乱了套,想往回跑?林子稀薄的地方机枪早就架好了,堵得死死的!想往旁边闪?脚下烂泥巴直陷人腿。前有埋伏后有河,成了瓮中之鳖!战斗结束,富阳城外那片泥地里,横七竖八躺了七百多个鬼子兵。 潘木匠的血泪计成了。胡师长和将士们打了场漂亮的歼灭战。但咱们真不能只看“将军百战”,胡达指挥是好,老潘的机灵更是关键!那是一个被逼到绝境的普通百姓,怀着最深最痛的恨,迸发出的民间智慧。这份源自家破人亡的复仇意志,才是真正的火种。打鬼子,靠的不光是拿枪的军人,更是千千万万个心被仇恨与苦难点燃的老百姓!没有这种遍地燃烧的怒火,胜利谈何容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80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