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贺子珍病逝,给她送行的人群中,有一个男子不停大哭,喊着四个字,特别引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8-19 17:29:54

1984年,贺子珍病逝,给她送行的人群中,有一个男子不停大哭,喊着四个字,特别引人注目,他是谁?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逝世。追悼会上,一个中年男子久久不愿离去,他就是毛泽覃之子贺麓成。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航天专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身世传奇。 1935年4月,毛泽覃在江西瑞金突围战斗中牺牲,年仅29岁。当时贺麓成刚刚出生不久,母亲贺怡因革命工作繁忙,将儿子托付给永新县的贺调元抚养。 贺调元是当地有名的开明人士,他对这个孩子的身世守口如瓶。小贺麓成只记得,养父家经常收到外地来信,每次都要仔细询问他的生活近况。这些信正是母亲贺怡写来的。 抗战期间,贺怡在江西从事地下工作时不幸被捕。面对国民党的审讯,她一度绝望到吞下金戒指企图自杀。直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才获释。 1949年新中国成立,14岁的贺麓成终于回到母亲身边。然而团聚的时光极为短暂,仅仅三个月后,贺怡在江西泰和县因车祸离世。失去双亲的贺麓成和妹妹从此投靠姨妈贺子珍。 贺子珍对这对侄儿侄女视如己出,贺麓成也将这位姨妈当作生母般敬爱。这种特殊的感情一直延续到贺子珍生命的最后时刻。 新中国成立初期,贺麓成本有机会赴苏联留学深造。但随着中苏关系变化,他最终留在国内完成学业。1958年,23岁的贺麓成进入国防部五院,开始了他的航天生涯。 在钱学森的带领下,贺麓成参与了中国早期导弹研制工程。那个年代的科研条件异常艰苦,但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凭借满腔热血,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干出了名堂。 贺麓成的工作态度极其严谨,同事们回忆,他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每一个技术方案都要反复验证,每一个数据都要仔细核实。 特殊年代里,贺麓成选择了低调行事。他很少主动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在单位里就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即使是毛家的一些重要活动,他也基本不参与。 唯独对贺子珍,贺麓成始终保持着深厚感情。每当有空闲时间,他就会去上海探望这位年迈的姨妈。两人经常聊起往事,回忆那些逝去的亲人。 1984年春天,贺子珍病情加重。贺麓成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上海守在病床前。79岁的贺子珍走得很安详,临终前还拉着贺麓成的手说了很多话。 在贺子珍的追悼会上,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航天专家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他在灵前久久站立,眼中满含泪水。对他而言,贺子珍不仅是姨妈,更是他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 回到工作岗位后,贺麓成继续他的航天事业。 贺麓成的人生选择颇具代表性,作为革命后代,他完全可以选择更轻松的道路,但他偏偏选择了最苦最累的科研工作。 不同于一些依靠家族背景谋取利益的人,贺麓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航天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他的技术贡献得到同行认可,这种认可完全基于能力而非出身。 真正的传承不在于继承什么身份地位,而在于继承什么样的品格和精神。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科研工作者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国家航天事业的默默奉献。 “如果你是贺麓成,你会选择高调继承家族使命,还是像他一样默默走自己的路?为什么?” (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贺麓成)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