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立大功!成功反制打七寸,洋品牌两年亏208亿,如今彻底凉了   提起钻石,不

星球拾光 2025-08-19 11:01:52

河南立大功!成功反制打七寸,洋品牌两年亏208亿,如今彻底凉了   提起钻石,不少人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可能还是那句流传了几十年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曾经,戴比尔斯靠着这句广告语,把天然钻石包装成了爱情与永恒的象征,让一块亮晶晶的石头成了无数人眼中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那时候,谁家姑娘能戴上一枚大克拉的天然钻戒,周围总能投来羡慕的目光,仿佛那不仅是珠宝,更是身份与财富的标签。   但这几年,情况悄悄变了。   2025年初,戴比尔斯突然宣布要关停自己的培育钻石品牌Lightbox,连库存带设备一起打包卖掉。   消息一出来,不少人都在感慨,这个曾经在全球钻石市场呼风唤雨的巨头,似乎真的撑不住了。   2019年,中国中科院的“种钻石”技术突然成了热搜焦点,河南一个叫柘城的小城,悄悄扛起了“世界钻石工厂”的大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个四线小城现在一年能产出600万克拉培育钻石,全球每10克拉培育钻石里,有7克拉都来自中国,其中八成产自河南。   走进柘城的钻石生产车间,你会发现这里的“种钻石”就像种庄稼一样有章法。   用单晶体组合后放到机器里,机器启动后,模拟出天然钻石形成时的高温高压环境,大概五六天,一克拉的毛坯钻石就“长”出来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培育钻石的品质。   很多以前只在顶级天然钻石里才能见到的标准,在柘城的培育钻石里成了家常便饭。   有位上海的先生花10万块定制了一条7克拉的项链,拿到手发现,火彩比妻子首饰盒里的天然钻石还要璀璨,国际权威的IGI证书也一应俱全。   价格上的差距更是让人直呼“真香”。   同样品质的一克拉的钻石,天然钻石要卖到七八万,培育钻石只要八千块,差不多十分之一。   难怪越来越多人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克拉自由”,现在真的能实现了。   戴比尔斯的天然钻石库存越堆越多,就算一再降价,买账的人还是不多,有消费者直言:“再降价也比培育钻石贵太多,不值当。”   反观柘城的培育钻石,不仅在国内火,还漂洋过海赚起了外汇。   这座小城,一年就能生产出一万克拉人造钻石,其中的六成用来出口。   连沙特的土豪都慕名而来,专门跑到柘城考察采购。   面对这种情况,戴比尔斯不是没有反击过。   它曾要求中国市场给培育钻石贴上“实验室培育”的标签,想和天然钻石划清界限,还联合欧美市场,禁止培育钻石在珠宝展上展示,试图挡住它走向高端市场的路。   可这些招数没起多大作用,反而让人觉得“吃相难看”。   现在的消费者心里跟明镜似的,同样的品质,能少花几十万,为啥非要为“天然”两个字多掏钱?   培育钻石因为生产过程可控,反而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净度,切工的细致要求。   安徽的黄涛夫妇从网上了解到柘城的培育钻石,专门跑过来挑选,觉得“款式新颖,性价比太高了”。   如今的柘城,当地企业忙着延伸产业链,从设计,切割到打磨,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品牌。   除了珠宝用的培育钻石,这里生产的金刚石微粉还成了“工业牙齿”,能用来切割单晶硅和光伏板,有20多个品类,上百种型号,拿下了近1400项专利。   有人说,钻石市场的这场变革,本质上是科技打破了“稀缺神话”。   当河南的实验室能像种庄稼一样量产高品质钻石,天然钻石的天价泡沫自然就难以为继了。   这件事的意义,不止于钻石市场的洗牌。   它彰显了科技的力量,让曾经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走进寻常百姓家,更体现了消费主权的回归,消费者用选择告诉市场,什么才是真正值得买单的价值。 信息来源: 界面新闻——戴比尔斯将关停并出售旗下培育钻品牌Lightbox 央视新闻——河南这个“种钻石”的县城,正努力让国人实现克拉自由

0 阅读:27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