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名中国联防队员执勤时被匪徒砍杀,指挥员到达现场后,直接下达了一个违反上级要求的命令,没想到却因此荣获一等功。 联防队员,说白了就是协助警察维护社会治安的,可能不像正式警察那样配备精良的装备,但他们也是守护一方平安的力量。结果,就这么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太令人痛心了。更让人揪心的是,指挥员赶到现场,面对那种惨烈的景象,他做了一个决定,一个当时看起来可能“出格”的决定,直接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追捕凶手。在那个时候,可能更强调层层汇报,按规章制度来。他这个命令,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先斩后奏”的意思,甚至可能违反了上级的要求? 可谁也没想到,正是这个在当时看来有点“冒险”的决定,最终却让他们成功抓住了凶手,也因此,这位指挥员荣获了一等功。 现在距离那件事儿已经过去了17年,这17年里,咱们国家在社会治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最新的《中国治安形势年度报告》显示,全国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公众安全感提升,达到了历史新高。这背后,当然是无数公安干警和像当年那三位牺牲的联防队员一样的人,默默付出的结果。 每每看到这样的数据,都会想起2008年的那件事儿。那三位联防队员的牺牲,无疑是一个沉痛的代价。但他们的牺牲,还有那位指挥员的果断,是不是也在某种程度上警醒了我们,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对于那些为了守护我们安全的人,我们应该给予更高的敬意和保障? 这几年,一些关于基层治安力量的报道很多。比如,一些地方的联防队员、社区网格员,他们可能没有正式的编制,待遇也相对不高,但他们依然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小区、街道。他们的工作,可能就是巡逻、调解邻里纠纷、排查安全隐患,看起来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累积起来,就是我们社会稳定的基石。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新闻,说的是某个小区的网格员,在日常巡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悄悄观察,及时向派出所报告,最终协助警方抓获了一名涉嫌盗窃的嫌疑人。这位网格员做的算不算一件“功劳”?可能他不会因此获得什么一等功,但他守护了小区居民的财产安全,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社会治安的稳定,不是一句空话,它是由无数个像这样的“小功劳”积累起来的,也是由无数像2008年那三位牺牲的联防队员一样的人,用他们的付出甚至生命换来的。 回过头来看2008年的那个事件,那位指挥员的做法,在当时可能存在争议,但结果证明了他的决断是正确的。这或许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在面对突发情况,特别是涉及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时候,该有的担当和责任,是不能缺位的。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不遵守规章制度,而是说,在某些特殊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先。 这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治安防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例如,现在很多城市都建立了智能安防系统,利用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大大提高了犯罪预防和打击的效率。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利用科技手段破获的案件数量同比上升了百分之十五。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但科技再发达,也代替不了人。那些在基层默默奉献的治安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热心化解着邻里之间的矛盾。他们可能没有光鲜的形象,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却是我们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可能很难想象那些身处危险之中的人的感受。2008年那三位牺牲的联防队员,他们当时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凶险?那位指挥员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心里又是承受着怎样的压力?我们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故事,去记住他们的付出,去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安全环境。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今天走的路。2008年的那起事件,以及后来的发展,都在告诉我们,社会治安的稳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更需要那些守护我们安全的人,拥有责任、担当和无畏的精神。 如今,当我们走在繁华的街头,享受着安宁的生活时,不妨也想起那些曾经为这份安宁付出过代价的人。他们的故事,不应该被遗忘。他们的精神,应该被传承。 记住那些为了守护我们而付出的人,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2008年,3名中国联防队员执勤时被匪徒砍杀,指挥员到达现场后,直接下达了一个违
青史微言
2025-08-18 21:48: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