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淮海战役牺牲,2009年,女儿竟在电视剧里发现了父亲身影 2009年,王庆

养狗的一天 2025-08-18 16:59:37

父亲在淮海战役牺牲,2009年,女儿竟在电视剧里发现了父亲身影 2009年,王庆梅已经六十多岁了。那天晚上她在家看电视剧《保卫延安》,看到一半,一个名字让她整个人僵住了。 剧里有个角色叫“王成德”,是连队指导员,打仗特别勇猛,还是二野九纵二十七旅的。她一下子坐直身子,眼睛死死盯着电视。 这个角色的名字、部队、职务,全都和她父亲一模一样。她从小听母亲讲过无数次父亲的故事,但这是第一次,她在屏幕上“看见”了他。 她的父亲王成德,出生在河南焦作博爱县下马村,1921年生人。1946年参军,离开家那年她才两岁。 母亲说,那天他穿着灰色军装,背着一卷被子,临走前站在村口回头看了她一眼。那一眼,成了他们父女一生中唯一的记忆。 参军之后,王成德被分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他是连里指导员,后来还升任营指导员。 打仗特别勇猛,冲锋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喊“同志们,冲啊!” 他作战英勇,在战斗中屡立战功。 然而,在淮海战役的总攻里,他不幸中弹牺牲。战斗太惨烈,部队来不及收尸,只能就地掩埋。那年他才27岁。 噩耗传回村里,王庆梅的母亲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她没有等到丈夫的遗体,也没有等到他最后一封信。 部队寄来一张烈士证明书,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王成德在家里连张清晰的照片都没留下,家人只能凭记忆画了一张画像,供在家里。 母亲一个人把王庆梅拉扯大。她常说:“你爸当年说是为了国家走的,可我一直都没能给他烧上一炷香。”她临终前留下一句话:“有一天要是能找到你爸的坟,把他带回家。” 从那以后,王庆梅就开始找父亲的下落。她拿着那张烈士证明书和照片,跑过纪念馆、烈士陵园、战史研究所。 可每次都是一样的回答:“姓王的烈士太多了,我们也不知道埋在哪。”几十年过去了,她跑断了腿,也没找到任何线索。越往后,知情人越少,资料越模糊,她几乎要放弃。 直到那天看到电视剧。她觉得角色和父亲太像了,连剧中经历都高度相似。她找到了剧组,对方回复说,这个角色确有其人,是根据一位真实烈士改编的。 她登报求线索,可还是没人回应。这个希望又一次变成了失望。 一位远房亲戚看到了寻人信息,说在安徽双堆集烈士陵园的名录墙上,看到过“王成德”三个字。他说得很有把握,还记得老一辈人提过这事。王庆梅当时激动得一晚上没睡。 2018年12月14日,王庆梅带着女儿、外孙、几个亲戚,一起去了安徽双堆集。她第一次走进陵园时,手一直在抖。 名录墙很长,她一行一行找,终于在左上角找到了那三个字:“王成德”。她一下子跪倒在地,抱着墙边的花圈大哭。她说:“爸,我终于找到您了!” 工作人员告诉她,王成德确实葬在陵园的合墓区,虽然无法确定具体哪一座是他,但陵园有记录,能确认他的名字和部队番号。 她捧了一把陵园的黄土,带回老家建了一座衣冠冢,和母亲的骨灰合葬在一起。她说:“妈,爸回来了。” 回乡后,她终于第一次清晰“见到”了父亲的样子。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纪念馆里,她找到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王成德在洛阳战役后留下的单人照。 他的家乡也建起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成德希望小学”,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英雄的故事。王庆梅成了学校的常客,经常去讲她怎么通过一部电视剧找到了父亲的故事。 她说:“我爸牺牲那年才27岁,走得太早了。可他做的一切,都没被忘记。”她还说:“有人问我图什么,我说我不图什么,我就是想让他知道,家里人一直在找他,一直没忘他。” 如今,王庆梅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每年清明都要去陵园给父亲上香。她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可有些事不能变。一个人能为了国家牺牲一切,那就值得我们记一辈子。”

0 阅读:58
养狗的一天

养狗的一天

喜欢狗狗的请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