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面国旗:龙旗飘扬的晚清岁月 在晚清的风雨飘摇中,一面黄底蓝龙戏红珠的旗帜

碑刻春秋 2025-08-18 12:03:59

中国第一面国旗:龙旗飘扬的晚清岁月 在晚清的风雨飘摇中,一面黄底蓝龙戏红珠的旗帜曾飘扬在帝国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面真正意义上的国旗——黄龙旗,不仅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更藏着一段东西方碰撞的特殊记忆。 时间倒回19世纪,彼时的清朝还没有"国旗"的概念。直到1862年,一场意外的冲突让这个问题浮出水面。当时,美国商船在长江流域与中国船只发生碰撞,双方因"无旗可认"争执不休,甚至闹到了总理衙门。朝廷这才意识到,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没有一面代表国家的旗帜,既不方便外交,也难显国体。 于是,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大臣联名上奏,提议设计国旗。考虑到"龙"是中国历代王朝的象征,且黄色为皇家专用色,最终定下"黄底蓝龙戏红珠"的样式:旗面正中,一条矫健的蓝龙昂首腾跃,龙爪紧握一颗鲜红的宝珠,四周祥云环绕,既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又暗含"龙戏宝珠"的吉祥寓意。1862年10月,这面旗帜正式被确定为大清国国旗,称为"黄龙旗"。 起初的黄龙旗是三角形的,多用于水师船只。到了1888年,随着《北洋海军章程》的颁布,改为长方形,与国际通用的国旗形制接轨。从此,黄龙旗不仅飘扬在北洋舰队的战舰上,也出现在外交场合、驻外使馆,成为晚清中国的象征。 但这面龙旗的命运,始终与王朝的命运紧紧相连。1894年甲午海战,北洋舰队的黄龙旗在炮火中摇摇欲坠,见证了水师的悲壮覆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列强的旗帜插遍京城,黄龙旗在屈辱中黯然失色。它曾伴随李鸿章出使欧美,试图为这个古老帝国争取一丝喘息;也曾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从紫禁城的上空缓缓落下,结束了自己短短49年的使命。 如今,黄龙旗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承载的故事却从未褪色。它是中国从传统王朝走向近代国家的缩影,是东西方文化初次碰撞的见证,更是那段风雨飘摇岁月里,一个民族挣扎求存的印记。每次回望这面旗帜,仿佛都能听见百年前的海浪声、枪炮声,以及一个古老帝国在变革中沉重的脚步声。#黄龙旗# #满清国旗# #三角五彩旗# #五彩旗# #民国国旗# #五龙令旗# #五色共和旗# #四川仿古旗帜#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碑刻春秋

碑刻春秋

从金石碑刻、考古发现中寻找未载于史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