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情报员王超北被叛徒出卖,建国后叛徒莫名身亡,他却为其申冤 “1941年9月的

思念蚀骨灼心 2025-08-17 00:50:55

中共情报员王超北被叛徒出卖,建国后叛徒莫名身亡,他却为其申冤 “1941年9月的晚上,’老王,你真不想再见他?’武少文压低嗓子,盯着面前那封已经被折皱的信。”灯泡摇晃,墙上影子忽长忽短。王超北没接话,指尖却在木桌上敲个不停——那是他习惯性的犹豫信号。信是李茂堂写的,署名一出现,他胸口便腾起一股火:这个人,八年前把自己送进监牢,如今却说能“弄到胡宗南机要室的情报”。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第二天一早,王超北把信交到西安工委负责人伍云甫手里,本想听句“别理他”,却只等来一句“见一见吧,情报要紧”。伍云甫神情平静,仿佛昨晚那封足以毁人三观的信从未存在。王超北压了压嗓子,“我不见。”话音刚落,往事像闷雷般滚过脑海—— 1925年冬,他与李茂堂在郑州一条窄巷里抄写传单,墨香混着寒意,两人约定“谁先动摇谁是孙子”。次年李茂堂入党,二人搭档打掩护、跑交通、藏器材,默契得像养在一口井里。可十年后风云变色。1935年4月,李茂堂赴郑州开秘密会议,刚进门,警铃大作;半小时时间,同去的十来名同志被捕,他走脱。国民党特务放话:李茂堂自首,余人免罪。李茂堂信以为真,结果不仅自己被关,之后竟被逼加入中统。几个月后,王超北在郑州城外糖厂被捕,刑讯室里,他第一次听到“李茂堂”三个字从审讯员嘴里蹦出来,怒火在筋骨里翻滚,却只能咬紧牙关。 幸运的是,王超北顽强地从狱中逃脱,一路辗转到西安,再回前线。但那个名字始终像锈钉一样扎在心里。八年后却要他和这位“锈钉”重修旧好——凭什么?伍云甫耐心劝道:“革命需要桥,不需要墙。先见,再判。”这一句击中了要害:情报战就是用桥穿越刀锋。一想到大局,王超北的犟劲松了半截,“行,见。” 短促会面安排在西安南郊一处碾米坊。木屑味混着机油味,嗡嗡声盖住旁人耳目。李茂堂面色枯黄,开口第一句是“对不起”,第二句就抛出一张写满暗号的薄纸——胡宗南情报科本月行动计划。王超北把纸翻来覆去,字迹、密级、标注皆对得上公共情报碎片,可信度陡升。情报如命,情感靠边,他最终点头。两人重搭线的那一刻,谁都没料到几年后会形成一支潜入胡宗南司令部的隐秘情报网。 自此,李茂堂以“特勤秘书”身份进入胡宗南核心圈,王超北负责统筹情报的上传下达。1945年初延安来电,二人同时被召见。枯黄山路上尘土飞扬,吉普车摇得像老旧木船。到延安的第二天下午,康生主持会议,宣布“西情处”成立:王超北任处长,李茂堂副处长。康生还当众说,“李茂堂的入党介绍人,由王超北担任”,这安排既是肯定也是考验。王超北当时只回了四个字:“服从组织。” 回到西安,李茂堂的身份更显微妙。胡宗南虽已信任,却从未放松警惕。有一次作战方案汇报会上,胡宗南忽地一拍桌子:“李茂堂,你耍什么花样!”屋内三十多双眼睛刷地望来。空气似乎凝固,李茂堂站起,声音不高却坚决:“李某效命党国,问心无愧,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胡宗南见他神色如常,再没深追。自此以后,李茂堂测出胡宗南屡次“诈心”套路,也终于掌握了对方的心理节奏。 1945年10月19日晚,胡宗南在沣惠渠边的兵团部开作战会议。情报处特务低声禀报:“今晚零点,抓‘胖子’。”胖子是对王超北的暗号。李茂堂坐在胡宗南左侧,只觉一阵凉意蹿背。散会前半小时,他忽然双眼翻白、倒地抽搐,白沫涌出口角。胡宗南以为是老毛病“烟瘾呛发”,紧急送医。车行到半路,李茂堂借护士电话拨给妻子,简短一句:“胖子有危险,速撤。”电话挂断,警报随之解除。三小时后,王超北已转移到洛川,胡宗南扑了空。 这类惊险情节并非孤例。三年内,李茂堂凭借“秘书”身份撬开数十个保险柜,转移、复写、外运情报,救出被捕同志十余人。王超北在西情处外围统筹,把碎片情报拼成完整敌军部署,供中央决策。那几年,两人才真正放下旧账,重新握手。 时针拨到1949年。共和国成立,地下转地上,枪声渐息,审干与肃反拉开帷幕。情报战线上“身份复杂者”成为聚光灯下的敏感人群。1951年秋,康生批示:李茂堂“有重大历史问题,且染大烟,应隔离审查”。拘押地点在北京宣武门琉璃厂一处旧衙门改造的看守所,外面写着“戒治所”三个字。李茂堂被收缴随身物品,编入“8号房”。王超北听闻,火速飞京,却连门槛都没踏进,守卫只回一句:“被隔离审查,谢绝探视。” 王超北不死心,接连写了三份情况说明:涉险营救、关键情报来源、所立功绩,事无巨细。材料转了几道手,却像石沉大海。他又托人递话给康生,答复只有“待查”。1953年5月,风吹过玉渊潭,新柳正绿。一张密封电报摆到王超北办公桌上:李茂堂因“肺疾并发症”于狱中去世,遗体已火化。三个字脱口而出:“怎么会?”整整十分钟,王超北没动分毫,目光定在电报抬头的小字——“保密”。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