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军空袭时,18岁战士宋岭春仰面躲在草丛里,看飞行员探头出来,当敌机距离不到100米时,忍不住扣动了扳机,结果,他就这样一枪创下了我军前所也未有的战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3年的山东栖霞,天空中总是回荡着轰鸣声,村庄已经习惯了日军的飞机时不时低空掠过,每次出现都伴随着炸弹和机枪,那一天,胶东军区附近的小山村再次被盯上。 八路军64团205连正在这里休整,战士们听到防空警报的瞬间,立刻散开,钻进树林和草丛,所有人都明白,面对飞机,除了躲,别无选择。 在一片茂密的草丛里,十八岁的宋岭春仰面趴着,透过缝隙望向天空,他来自山东平度的一个贫苦农家,从小跟着父亲进山打猎,手里的枪法比同龄人都要稳。 他懂得如何屏住呼吸,如何捕捉猎物出现的一瞬间,参军以后,他很快被注意到,凭着精准的射击拿到了一把缴获的三八大盖步枪,那是他视若生命的武器。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真正的危险到来时,这把枪或许会成为最后的依靠。 飞机的影子迅速压了下来,四架日军攻击机排成队形,几乎贴着山头掠过,机枪扫射地面,火光和灰尘混杂着村民的哭喊,宋岭春静静地盯着天空,心脏跳得很快。 他知道部队有纪律,面对空袭不能轻易开火,一旦暴露目标,整个连都可能陷入险境,可眼前的情景让他压抑不住愤怒,村庄在燃烧,房屋在倒塌,人声在爆炸声里显得那么脆弱。 他紧握步枪,视线死死跟着其中一架飞得最低的飞机,距离越来越近,螺旋桨带起的气流似乎能吹动草叶,那架飞机的飞行员正探出头来,俯视地面,就像猎人俯瞰猎物。 宋岭春的呼吸骤然凝住,他的直觉和训练瞬间合二为一,多年打猎时养成的本能告诉他,机会就在眼前,这不是随意的一枪,而是他唯一可能改变结果的一枪。 他抬起步枪,枪口随着飞机的轨迹微微移动,他没有瞄准机身,那样几乎没有意义,他锁定的是那颗清晰可见的头颅。 不到一百米的距离,对于一名枪法精准的射手来说并不遥远,但对于击落一架飞机来说,却近乎疯狂,他屏住呼吸,手指扣在扳机上,周围的爆炸声仿佛突然消失,草丛、山村、飞机,全都定格在这一瞬。 枪声响起,子弹划破空气,准确击穿了驾驶舱,那架飞机顿时抖动,像失去了灵魂般歪斜着冲向远处山坡,接着在巨大的轰鸣里坠毁成一团火球,烈焰升腾,浓烟直冲天际。 剩下的几架敌机立刻拉高机身,慌乱地掉头远去,短暂的寂静之后,隐藏在各处的战士们才反应过来,他们目睹了几乎不可能的一幕,步枪子弹击落了一架飞机,这在所有人的认知里都是无法想象的。 这一枪并不只是一个人的运气,日军的飞机飞得低,速度慢,机身轻薄,没有防护装甲,这些都给了地面射击机会,可真正把握住这机会的人只有宋岭春。 他的冷静、胆量和精准,汇聚成了那一瞬的奇迹,消息传开后,战士们士气大振,不再只会蜷缩在掩体里等待轰炸结束,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如何利用手里的武器还击。 军区很快修订了战术规定,在敌机低空时允许轻武器射击,这一变化,让士兵们多了一份底气。 宋岭春因此得到了嘉奖,获得战斗大功的荣誉,他没有炫耀,也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嘴边,战斗还在继续,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训练和实战中,把自己的经验传给战友。 他明白,那一枪固然令人震撼,可战争的胜负靠的绝不止是偶然的奇迹,每一次战斗,都需要更多冷静、更多准备。 岁月流逝,这件事逐渐写进了抗战史册,人们惊叹于步枪击落飞机的罕见记录,把它当作传奇,可对宋岭春来说,那天只是一次无法回避的抉择。 当他回忆时,话语平淡,说自己怕连累战友,更怕村里的百姓再受伤害,这种心境,远比轰轰烈烈的称号更动人。 一支步枪,一颗子弹,在草丛里改变了一个瞬间,也改变了人们的心态,这不是凭空的神迹,而是少年猎人积累的技艺与战场的残酷环境交织出的结果。 它让所有人记住,哪怕装备简陋,哪怕处境艰难,只要敢于抓住机会,就能让强敌付出代价,那一枪,从此成为一段无法磨灭的记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半岛网——发现青岛:18岁 他用步枪打下日本飞机
1943年,日军空袭时,18岁战士宋岭春仰面躲在草丛里,看飞行员探头出来,当敌机
如梦菲记
2025-08-16 15:19: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