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用封自己当大将军的荒唐方式轻易拿到了他爹丢了几十年的兵权。先封自己为大将军

底层史观吖 2025-08-15 09:28:49

朱厚照用封自己当大将军的荒唐方式轻易拿到了他爹丢了几十年的兵权。先封自己为大将军,然后趁小王子犯边发圣旨征讨,进豹房避免和群臣见面,等圣旨传遍九边以后连夜出奔,迅速的用几天的时间把整个九边的兵权都拿到了。 说起来,明武宗朱厚照这手操作,放在整个明朝都是独一份的。他爹朱祐樘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一辈子就娶了张皇后一个老婆,朝堂上全靠内阁和六部大臣撑着。可也正因如此,文官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大,连带着边防军权都渐渐被文官出身的督抚们攥在手里。到朱厚照登基时,皇帝想调一支边军,都得看内阁大学士们的脸色。 这小伙子打小就不是省油的灯。登基没两年,就在皇宫西北盖了座豹房,里头养着狮子老虎,还有从各地搜罗来的歌姬舞女,天天在里头喝酒玩闹。大臣们天天上奏章骂他不务正业,他全当耳旁风。可谁也没料到,这豹房后来竟成了他夺权的关键棋子。 正德十二年的秋天,蒙古小王子带着五万骑兵又来犯边,消息传到北京,朝堂上炸了锅。文官们吵吵嚷嚷,有的说该加固城墙严防死守,有的说该派使者去议和,唯独没人提主动出击。朱厚照在龙椅上听得直皱眉,忽然拍了下桌子:"朕要亲征!" 这话一出,大臣们脸都白了。当年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俘虏,这可是朱家子孙的奇耻大辱。内阁首辅杨廷和当场就跪在地上哭:"陛下万万不可!祖宗家法,天子不得轻易离京!"朱厚照却嘿嘿一笑,第二天就下了道圣旨: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赐名朱寿,统领天下兵马。 这下可把文官们气坏了。皇帝给自己封官,从古到今哪有这种道理?他们天天堵在豹房门口哭谏,朱厚照干脆让人把豹房的大门锁死,任凭外面怎么喊,就是不露面。暗地里,他让人把"威武大将军"亲征的圣旨快马送遍九边重镇——辽东、宣府、大同、延绥... 凡是驻扎着边军的地方,都收到了这位"朱寿大将军"的调兵令。 那些边关将领看得一头雾水。圣旨上盖着皇帝的玉玺,调兵的流程也挑不出错,可这"朱寿大将军"到底是谁?有人猜是皇帝的新宠,有人猜是某个勋贵的化名,唯独没人敢违抗。毕竟圣旨就是圣旨,真要是抗命,回头脑袋搬家都不知道为啥。 就在九边将士们忙着准备迎接"朱寿大将军"的时候,朱厚照带着几个亲信太监,趁着夜色溜出了德胜门。他没带多少护卫,一路快马加鞭,十几天就赶到了宣府。到了军营,他亮明身份,那些将领们吓得赶紧跪地磕头。朱厚照却大手一挥:"都起来,本将军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听你们磕头的。" 接下来的日子,可让这些边关将领开了眼。这位"朱寿大将军"看着年轻,论起排兵布阵来却不含糊。他每天穿着铠甲在营里转悠,跟士兵们一起吃糙米饭,甚至还亲自动手擦拭弓箭。更绝的是,他直接把调兵的虎符收了过来,所有军队调动,必须有"朱寿大将军"的手令才行。 那些原本由文官督抚掌控的兵权,就这么被他悄无声息地拿到了手里。等杨廷和带着大臣们气喘吁吁追到宣府时,朱厚照已经在应州打了场胜仗,把小王子的骑兵赶回了草原。他骑着马在阵前接受俘虏,回头对赶来的大臣们说:"你们看,本将军没给祖宗丢脸吧?" 大臣们气得浑身发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人家是以"大将军"的身份打赢的仗,按军规还得论功行赏。朱厚照倒也不客气,下旨给"朱寿大将军"加俸,还赏了个"镇国公"的爵位。 其实细想起来,朱厚照这招真是妙。他知道文官们会用"祖宗家法"拦着皇帝亲征,就给自己换了个"大将军"的身份;他知道边关将领只认圣旨不认人,就用"朱寿"的名义发号施令;他躲进豹房,不是为了享乐,是为了拖延时间,让调兵令传遍九边。等文官们反应过来,兵权已经牢牢攥在他手里了。 那些骂他荒唐的人,大概没看懂这背后的门道。他爹朱祐樘一辈子循规蹈矩,结果让文官集团架空了皇权。朱厚照用一种近乎胡闹的方式,把权力抢了回来。应州之战后,九边的将领们都知道,真正能调动军队的,是那个会在豹房里养豹子、却能带着他们打胜仗的年轻皇帝,而不是京城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 只是这手腕太险,也太不符合"明君"的套路。后来史书里把朱厚照写成荒淫无道的昏君,可那些史官大概忘了,明朝中后期,也就这位"荒唐皇帝",真正把兵权牢牢握在了皇室手里。

0 阅读:222

评论列表

财来自有方之星汉灿烂

财来自有方之星汉灿烂

1
2025-08-15 10:36

何炅演的,,,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