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筹备哈军工时,为学校的师资力量发愁。办学校最缺的就是人才。当下属整理出一份请调名单后,他看到有一个人很特殊。因为他是个死刑犯。这个叫沈毅的人是国内著名的弹道学专家,建国后任职民航局处长,贪污了数亿元。因金额巨大,影响极坏,被判了死刑。
陈赓想了一下,认为此人可用。枪毙他固然可以警示他人,但不如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更何况国内搞弹道的没几个人。于是,他给最高法院院长董必武打电话求情。
董必武听了陈赓的陈述,大笑道:“你敢要,我就敢给。”法院将沈毅的刑期更改为死缓,监外执行。
这是陈赓求才若渴的一个例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为了求人才,可以说什么方法都用上了。因为他请调的人员很多要政务院副总理一级批,有些需要总理点头。
总理日理万机,经常要会客,主持会议,安排工作。陈赓就在总理上厕所的地方堵,非得让总理签字不可。在他的努力下,哈军工很快就运转起来。
陈赓在哈军工极为尊敬教授,一点也不摆领导的架子。在生活上,尽可能给专家、教授以优厚的待遇。他自己住小平房,而把学院一幢最好的楼房作为老教授的宿舍,并为他们专门请来厨师做饭。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还亲自抓他们的家属就业、子女升学等问题。
这让一些老革命不理解。这些教授有的在国民党当过官,有的家庭成分是地主。干革命干到最后,怎么还是这些人过上好日子?
老革命心里的积怨越来越深,他们集体去找陈赓要说法,听完他们的想法,陈赓哈哈一笑,说道“我们既要承认长征两万五,也要承认十年寒窗苦;你是老资格,他在科学技术上奋斗了几十年,也是老资格。”
陈赓以身作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短短几年,哈军工就发展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军事技术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