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美国手里的绳子,已经勒住中国经济的咽喉;而中国手里的刀,也正对着美国的高科技命脉。只不过战场不在战壕,而在港口、芯片、能源和货币之间。 美国对中国经济的压制,最先从供应链下手。2018年开始,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从家电、服装蔓延到机械零件。 这一系列操作之后,他们又盯上了全球物流的关键节点。中国企业参与运营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让地中海航线的效率提升40%。美国就不断向希腊施压,想限制中国企业的运营权限。 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被中国企业接管后,美国又联合印度散布“债务陷阱”谣言,试图搅黄项目。而美国这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怕中国把亚欧非的贸易线传承网,动摇了美元结算的老根基。 中国的应对,藏在一个个实打实的合作项目里。比雷埃夫斯港旁边,中国企业建起了汽车物流中心,每年有数十万辆欧洲汽车从这里转运到亚洲。这些动作让美国的施压落了空。截至2023年,中国企业参与运营的海外港口已超40个,这些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总量的近五分之一。 芯片领域的较劲,比港口之争更直接。美国知道高端芯片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2022年,美国政府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砸下520亿美元补贴本土芯片企业,条件是这些企业十年内不能在中国扩建先进产能。 紧接着,他们又出台出口管制新规,禁止向中国出口14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的芯片制造设备。荷兰ASML公司被要求停止对华出口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就连美国企业英特尔,也不能把经过美国技术授权的芯片卖给中国的超级计算机项目。 中国对此也进行了反击。中芯国际用国产设备,量产了14纳米芯片,虽然比最先进的3纳米差了两代,但足够满足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的需求;华为海思设计的麒麟芯片,通过堆叠封装技术,在不提升制程的情况下,性能逼近高端芯片。 2023年,华为Mate60手机突然开售,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正是中芯国际用14纳米工艺生产的。这款手机的5G功能正常使用,直接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神话。 在能源领域,美国靠页岩油革命,重新成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他们想继续用石油美元绑定全球能源贸易。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不可估量,中国的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的80%;风电设备产量,占全球的60%。这些设备卖到欧洲、南美、非洲,带动了当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国家用太阳能、风能替代石油,对美元的依赖自然会下降。 更让美国警惕的是能源贸易的结算变化。2023年,沙特阿美首次用人民币结算向中国出口的原油。这些产油国发现,中国是最大的能源买家,用人民币结算能直接换成中国的光伏板、电动汽车,比先换成美元再采购更划算。 这场较量里,没有谁能全身而退,但结果,或许不是谁打败谁,而是全球秩序的重构。过去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体系,正在向多极体系转变。中国不用完全复制美国的发展路径,美国也挡不住中国的崛起。港口的吊臂还在运转,晶圆厂的机器仍在轰鸣,能源贸易的轮船继续航行。这些实实在在的运转,正在书写新的规则。 参考信息源: ——人民政协网——林毅夫:中美经济确有脱钩风险,但“完全脱钩”可能性不大
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美国手里的绳子,已经勒住中国经济的咽喉;而中国手里的
笑对人生风雨路
2025-08-14 13:10: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