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空中执法”真正飞到群众心坎上|#羊晚快评#】近日,东莞寮步镇启用无人机开

羊城晚报 2025-08-13 19:11:17

【让“空中执法”真正飞到群众心坎上|#羊晚快评# 】近日,东莞寮步镇启用无人机开展交通巡逻执法,对违停车辆进行抓拍取证,旨在整治长期困扰市民的违停乱象。此举本为提升执法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却在网上市民中引发热议。部分声音担忧,这是“天眼”监控下的过度执法,甚至被解读为技术加持下的执法趋严信号。

舆情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公众对执法方式变化的敏感,更折射出在民生压力犹存的背景下,人们对“执法温度”的深切期待。一些网友将无人机执法简单等同于“无差别追罚”,担心其全天候、无死角的特性会挤压普通市民的容错空间,尤其在上下班高峰、临时办事停车等现实场景中显得“不近人情”。

然而,细究其本意,无人机参与执法,本质是执法手段的现代化升级,而非执法尺度的加码。相较于传统人力巡查,无人机巡查范围更广、反应更快,能有效弥补警力不足,尤其在主干道、学校周边、商圈等违停高发区域,可大幅提升执法覆盖面与威慑力。其核心价值在于“发现”而非“处罚”,目的在于通过精准取证,推动违停行为的源头治理,最终服务于道路畅通与公众出行便利。

应当看到,任何执法创新在落地初期,都可能面临认知偏差与适应阵痛。无人机执法并非要取代人性化管理,更不应滑向“以罚代管”的误区。关键在于,执法部门如何把握科技应用的尺度,坚持“包容审慎”原则。所谓包容,是理解市民实际停车难的现实困境;所谓审慎,是在执法范围、时间、方式上科学设定边界,避免“一刀切”。

因此,执法监督部门有必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评估无人机执法的实际效果与公众接受度。哪些路段确需重点监控?哪些时段应适度放宽?对首次违停、短时停靠等情形,是否可设置提醒纠正机制而非直接处罚?这些问题,都需在实践中动态调整、优化方案。

科技的价值,在于服务民生;执法的初心,在于守护秩序与公平。无人机作为执法工具,其真正意义不在于“飞得多高”,而在于“落得多实”。只有将技术创新与执法温度相融合,在严格管理与便民利民之间找到平衡,才能让“科技赋能”真正落地。

期待东莞市寮步镇的探索,能成为智慧执法良性发展的新起点——让空中执法的“天眼”,既看得清,也接得住地气;既提升效率,也传递温度,真正“飞”到群众心坎上,为早晚高峰的出行路,增添一份精准而温暖的守护。([原创]记者:秦小辉;编辑:赵翊辰;审签:艾渝)

0 阅读:2

评论列表

熠锋二手物资

熠锋二手物资

2
2025-08-14 00:40

[赞][赞][赞]

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

看见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