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一法国人在来到中国的40多年里,竟无偿资助了70多位中国学生去外国留学。而他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他所资助过的学生,学成后必须回中国!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西安外国语学院来了个奇怪的外国老头,这个叫米里拜尔的法国教授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学生们都愣住了。 他顶着一头花白鬈发,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最让人吃惊的是他上课的方式。 当时学生们学法语全靠老师带读,连本像样的教材都没有。米里拜尔看到墙角堆着的破旧《法语速成手册》,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没过多久,教室里突然多了十几个崭新的录音机。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米里拜尔把祖传的怀表卖了换来的。 学校要给他发工资,他死活不要,非让学校用这钱买了台电视机。他说学生们不能光靠想象学法语,得看看真正的巴黎是什么样子。 可这个法国老头在西安的生活简单得让人心疼,食堂里经常能看到他蹲在角落,餐盘里永远只有面条配馒头,因为省下来的钱全变成了图书馆里的法语原版书。 更绝的是他的考试方式,别的外教都让学生做试卷,他却把学生一个个叫到办公室,听他们讲对法国文学和哲学的理解。 学生们说,只要你能说出点自己的见解,老头笑得眼睛都能眯成一条缝。 1985年冬天,北京火车站有个叫李华的农村考生冻得直哆嗦。米里拜尔把半块面包塞给他时,谁也没注意到面包里还夹着一张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资助申请表。 这已经是米里拜尔资助的第九个学生了,为了筹钱,他把诺曼底的庄园都卖了。法国那边的亲戚朋友都说他疯了,可他还是坚持这么做。 每资助一个学生,他就在本子上划掉一件家传的宝贝,祖母的钻石胸针、路易十六时期的座钟、波尔多酒庄的股份,就这么一件件没了。 不过他的资助有个硬性条件,学生学成后必须回国。 这个要求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那会儿出国留学的人十个里有七个都不愿意回来。有人劝他别这么死心眼,可老头倔得很。 他总说中国就像座大花园,要是年轻人都留在国外不回来,再漂亮的花园也会荒废。 时间证明了这个法国老头的远见,二十多年后,他资助的学生95%都回来了,带回来的核电技术、金融知识和医疗成果,成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助力。 而米里拜尔自己呢,退休后住在学校分的60平米小房子里,整天忙着写他的《明代陕西地方官吏制度》。 为了写这本书,他跑遍了陕西各地,在乾陵考察时,棉袄袖子都磨出了洞。 这个法国教授的故事最近又被翻了出来,原来在2014年,89岁的米里拜尔在西安去世,按照他的遗愿,骨灰就安葬在中国。 他生前常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现在想想,这个固执的老头用大半辈子时间,不仅教会学生法语,更教会他们什么是责任和承诺。 那些他资助过的学生,如今都成了各行各业的栋梁,这大概就是对老人最好的回报。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新华网2014年11月报道《法国教授米里拜尔在西安逝世 曾资助70余名中国学生留学》 人民网《一位法国老人的中国情》
硬扛20天的武汉大学,这会正在瑟瑟发抖!新华社虽没指名道姓,但意思十分明显,
【10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