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军中将邱清泉战死后,他的妻子叶蕤君来不及哀痛就慌不迭地带着孩子们南逃台湾,没想到在逃到福建时,次子邱国渭却做出了留在大陆的决定,要知道邱清泉在解放战争期间犯有累累罪行,难道他不担心受到父亲牵连吗?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在1949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头,国民党部队败退,邱清泉在淮海战场上被击毙,他的次子邱国渭面临人生十字路口:随母南逃台湾,还是留下面对未知风险?父亲的罪行会不会像阴影一样追上来?这背后藏着什么故事? 邱清泉早年黄埔军校出身,参加过东征北伐,抗日时期在南京保卫战中被俘,后在昆仑关战役消灭日军数千,击毙敌将,获国民党勋章,升第五军副军长。他还涉足兰封战役、桂南战役,造成日军损失。解放战争里,他依赖装备在华北取胜,却傲慢不配合友军,导致淮海战役兵团被围,本人阵亡。那时,他下令镇压解放区,杀害数万百姓,强掳妇女充军用,枪杀被俘解放军战士,民愤极大。 邱清泉阵亡后,叶蕤君领孩子南逃,到福建遇解放军。战士确认身份后,给优待,允许自由去留。叶蕤君去台湾,解放军发通行证助登船。邱国渭19岁,从上海圣约翰大学休学随行,通过交流信服党的政策,决定留下完成学业,返回上海。 邱国渭1952年毕业,分配上海图书馆,整理图书,编目录,读大量书,参加学术讨论,融入新生活。他娶袁姓同事,生三女,一家过得平静。妻子调乡村教学,一次带学生下乡感冒,乡村医生注射引发反应,途中去世。邱国渭独自养女,生活艰难。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他的两个妹妹作为原台方职员留用,与他联系。他得知母亲在台湾生活苦,后移居美国。鉴于统战价值,他当市政协委员,升图书馆副科级干部,日子好转。 1978年邱国渭获准赴美探亲,三次去,将三女陆续带去与家人聚。最后一次,他留在美国,享受家庭团圆。作为学者,他对政治不感兴趣,早年留大陆信党的宽大,后来去美国也为家人。 邱国渭的故事,折射出新中国对历史问题的处理方式。我们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部分,对国民党遗属宽大,促统一大业。邱国渭的选择,体现了党的政策吸引力。
1949年,国军中将邱清泉战死后,他的妻子叶蕤君来不及哀痛就慌不迭地带着孩子们南
蕊蕊聊过去
2025-08-13 14:20: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