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方向与重点已定!未来,有多少人能看明白?】
作为专注于职务犯罪领域的律师,如果不研究政策,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今天,我们聊聊政策层面的一个话题:
现阶段,国家反腐败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吗?
哪些领域、哪些人群最危险?
答案就在2023年9月印发的《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里。这份规划,着眼五年谋篇布局,是首次制定的五年规划,意义非凡。
这份规划,让我们得以从宏观层面看反腐。
看懂了这份规划,就看懂了过去的2023年、2024年,就能预判,从现在到未来的2027年,反腐将在哪些方面发力,大家需要注意什么。
这是个“哲学三问”的问题: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国家反腐败的整体思路举措是什么?
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很直白,核心就八个字:
遏制增量,清除存量。
观察当前通报出来的案例,不少案件会倒查10年、20年,就是这个思路举措。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两个仍然”的重大判断,就是国家反腐败整体思路和举措的理论基础。
第二个问题,反腐败,要反谁?
我把归纳为“三加一”——“三个重点加一个延伸”。
其一,这五年重点要查的事儿: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
比如,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代言人、代理人,政商勾连等等。都说行贿受贿一起查,为什么有的被移送了,有的没移送?细细体会我说的这一条,如果行贿人员向政治领域渗透,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那是否移送,自然不言而喻。
其二,这五年重点要打击的人:领导干部身边的人。
这五年,规划上说了,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违规经商、成立“白手套”公司、利益输送、谋私贪腐等问题,包括“政治骗子”。涉嫌的罪名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受贿罪中的斡旋受贿等等。这都是领导身边人最容易触碰的罪名。
其三,这五年重点打击的领域:金融、国企、政法、能源、消防、烟草、医药、高校、体育、开发区、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十二个领域。这些领域的特点是:风险隐患大、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行业性系统性。这从每天的官方通报能清晰而直观地感受到。
第四,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
这就是我说的“三加一”中的“一个延伸”,指的是“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惩治“蝇贪蚁腐”,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加大对腐败案件中发现的“村霸”“街霸”“矿霸”等的整治力度。要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这也是查处案件数量与涉及人数最多的领域,2024年,全国监察机关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6.8万件、处分62.8万人,移送检察机关2万人。
最后说第三个问题,反腐败,怎么反?
我总结为四个字,“以打开路”。
“以打开路”,核心在于查办案件。说白了,就是“严打”。目前的形势,打击力度只会持续加强,绝不会丝毫削弱。数据足以说明,2023年全国立案62.6万件,处分61万人。2024年全国立案
87.7万件,处分88.9万人,被处分人数逐年上升。
“坚持办案引领”“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这是监察机关一直以来的工作理念。
近五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打击效能,会重点整治新型腐败、隐性腐败问题,针对“影子公司”“影子股东”、虚假交易、期权腐败、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现象加大查处力度。这一系列举措,正是查办案件在力度与思路上不断升级的体现。
这个话题就说到这儿吧,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有缘人请把关注点上,并转发给您的朋友。
(来源: 职务犯罪律师李启超 原创 : 李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