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年,张柬之谋划杀张易之兄弟,找到羽林将军李多祚问:“将军的荣华富贵,是谁给的?”李多祚流着眼泪说:“是高宗大帝,我本是胡人,受到先帝的赏识和不嫌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我时刻都想报答他的恩德。”
宰相张柬之踏进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的府邸,烛火映照下,八十岁的他目光如炬。
不过,他此次前来并非寒暄,而是直接抛出一句重若千钧的话:“将军今日的荣华富贵,是谁给的?”
此话一出,李多祚一愣,随即红了眼眶,声音哽咽:“是高宗大帝……我本是靺鞨族人,先帝不嫌我出身,让我统领禁军,这份恩情,我死都不敢忘!”
而这皆是张柬之精心设计的试探,他知道李多祚掌管北门禁军二十多年,是武则天的心腹,但更清楚他对李唐皇室的感情。
当年高宗李治提拔李多祚时,曾拍着他的肩膀说:“胡汉一家,朕信你。”
如今武则天病重,她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把持朝政,连太子李显的儿子都被他们害死,张柬之必须确认,手握兵权的将军是否还念着旧情。
好在,李多祚的反应让张柬之心里有了底,他立刻摊牌:“现在先帝的儿子被二张逼迫,将军难道不想报恩?”李多祚当场指天发誓:“只要对大唐有利,我这条命随您差遣!”
于是,二人连夜敲定计划,拉拢了崔玄暐、桓彦范等大臣,甚至说服了太子李显的妹夫王同皎参与。
这场政变的核心团队,全是“李唐老臣”,有人曾被武则天贬官,有人家族遭过酷吏迫害,连太子李显自己都被废黜十五年,对二张恨之入骨。
政变选在正月二十二日动手,那天天没亮,张柬之带着五百羽林军冲到玄武门,却碰上了硬钉子,守将田归道死活不开门,非要见到太子本人。
另一边,李显果然临时怂了,躲在东宫不敢露面,王同皎急得直跺脚:“殿下!天下人忍了二十三年,就等今天!”李显却怕惊扰病中的武则天,差点让计划泡汤。
最后还是李多祚拔刀逼宫:“我们赌上全族性命,殿下难道要让大家送死?”李显这才被硬扶上马。
冲进迎仙宫时,张易之兄弟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史书没记载他们是否真想过造反,但这对靠脸吃饭的男宠显然不懂政治。
他们刚被砍死在走廊,张柬之就带人围住武则天的病榻,女皇惊醒质问,张柬之只答:“二张谋反,已奉太子命诛杀。”
武则天盯着儿子李显,冷笑:“原来是你干的?”她一生杀伐决断,此刻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权力流,。三天后,八十一岁的她被迫退位,李唐复辟。
张柬之他们低估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这人转头勾搭上李显的韦皇后,反手就把“五王”全贬出京城,李多祚更惨,几年后因得罪韦后被灭族。
但这场政变的意义远超个人命运:它终结了中国唯一女皇的时代,让唐朝重回李氏手中,尽管后来又有韦后乱政、太平公主争权,可没有神龙政变,就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回头看那晚的密谈,李多祚的眼泪或许不只是为高宗而流,他比谁都清楚,禁军的刀一旦出鞘,要么改天换地,要么血流成河。
而张柬之赌赢了,用一场黎明前的突袭,给唐朝续上了二百年的命数。